阔别18年终于找到亲生父母 “狗蛋”昨到合肥认亲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www.ahwang.cn)讯 18年前, 一个浑身烧伤、 刚出生不久的男婴, 被丢弃在解放军105医院。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呵护下, 婴儿活了下来,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 “狗蛋”。5 年后, 男孩被一个美国家庭收养, 取名 “文芙”, 此后, 他多次回合肥寻根, 终于通过DNA 鉴定, 找到了在淮南的亲生父母冯德元、 朱行娟夫妇(本报曾连续报道)。
昨天晚上, 在合肥南站, 当冯德元看到一个装着假肢、 脸型和自己颇有几分相似的小伙子走出车站时, 愣了几秒钟, 然后冲上前去紧紧抱住了他。18 年后, 文芙终于见到了阔别已久的亲生父母, 一家人相拥而泣。
等待
为迎接文芙,一家人精心准备
昨日下午4点左右,冯家“亲友团”从淮南出发。傍晚6点40分左右,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在合肥南站北广场上见到了他们,除了冯德元夫妇,文芙的哥哥冯玉强、姐姐冯荣荣等人也在其中。
“亲友团”准备了两束花,打算送给文芙和他的养母。只见,冯玉强和冯荣荣手拿花束,演练着送花的场景。为了迎接文芙,冯德元还特地剪了一个很酷的发型,显得精气神十足,非常帅气。
在出站口,看到翻译孔静静来了,冯玉强立刻“粘”了上去。“我是不是能好好拥抱下弟弟呢?”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冯玉强用力嗅了嗅衣服才说,“没有汗味,今天我出门前特地换了新衣服,我要给他一个‘大拥抱’。”
当年的恩人,奔波千里来见证
吴立华是105医院康复科主任,当初文芙被丢弃在医院急诊室时,正是吴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照料,并给他起了“狗蛋”这个爱称。其间,吴立华还将文芙带回家中抚养了一段时间。文芙一家和吴立华一直保持着深厚的情谊,在文芙前几次来合肥寻亲的过程中,吴立华都会迎接并陪同。
6月2日下午,吴立华前往重庆参加同学聚会,“星期四下午出发,晚上才到重庆。”不过,得知文芙要来合肥认亲,昨日下午,吴立华又从重庆坐飞机赶回合肥,“今天下午两点半从重庆专程赶回来的,不然要等到周三才回来。”
傍晚7点半左右,吴立华和妻子一同来到合肥南站,和文芙的家人们一起等候“狗蛋”归来。
相见
阔别十八载,她抱着儿子痛哭
眼看从上海驶来的列车就要进站,冯德元掩饰不住激动,眼中已有泪光闪烁,“心里有点激动,有点乱。”此时,激动和兴奋写在冯家人的脸上,大家忍不住踮起脚尖,朝出口处张望着。
终于,昨晚8点半左右,文芙和养父母等一行四人,拖着行李箱从出站口慢慢走来。吴立华和妻子最先看见了他们,并打起招呼。紧接着,文芙他们一出站,冯家的“亲友团”马上把行李接了过来,并送上鲜花。
背着书包的文芙和家人们逐个拥抱。见到阔别多年的儿子,朱行娟一把将文芙抱在怀里,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痛哭起来;冯德元也眼含泪水,拥抱了文芙的养父Bruce,并特地通过翻译,向文芙的养父母表达了感谢之情,“你们在我心中是十分伟大的。”
“狗蛋”很激动,自称是个幸运儿
见到亲生父母后,过了半个多小时,文芙依然不停地说自己很意外、很激动,并感谢了记者。他说,自己和养父母来了好几次合肥,他们都支持自己“寻根”。而吴医生也为他付出了许多。文芙告诉记者,这次寻亲成功,他太激动了,感觉自己是个幸运儿。
当记者问到这次来安徽的打算,文芙养父说,他们和孩子想到淮南的家去看看,再到当时救治孩子的105医院看看,还想做一些公益。
文芙的养母Brenda则说:“18年梦想成真,儿子终于找到亲生父母,我激动不已。”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文 卞世鹏/图
“狗蛋”寻亲路
◎1998年1月,刚出生不久的“狗蛋”,被丢弃在解放军105医院。在医护人员的照料下,“狗蛋”慢慢长大。
◎2003年7月,“狗蛋”被一对来自美国的夫妇收养,并起名“文芙”。
◎2015年12月31日,本报刊发报道,讲述“狗蛋”多次回到合肥“寻根”,希望能见到亲生父母的故事。
◎2016年1月6日上午,来自淮南的冯德元夫妇和本报联系,称看到报道后,觉得“狗蛋”是他们的孩子。
◎2016年1月6日下午,记者通过电子邮件将这一情况通知了“狗蛋”在美国的养父。
◎2016年2月2日,105医院康复科吴立华主任采集了冯德元夫妇的唾液样本,并寄往加拿大做鉴定。
◎2016年2月5日,DNA鉴定结果出炉,“狗蛋”确为冯德元的孩子。
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