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物种 绝处逢生 江西省建立保护区和种质资源库

13.07.2015  09:09

  江西省是全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也是受威胁物种数量较多的地区。为保护濒危物种,我省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种质资源库,就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有效办法。
   物种消失会有株连反应
  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近日联合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报告显示,我省有95种哺乳动物,占全国总种数的14.1%,其中受威胁物种数达23种,占全国受威胁物种总数比例为24.2%;我省有481种鸟类物种,占全国总数的35.1%,其中受威胁种数为40种,占全国受威胁鸟类物种总数8.3%;另外,在爬行动物中,我省受威胁种数为27种,占全国总数的35.1%;在两栖类动物中,我省受威胁种数为8种,占全国总数的16%。
  此外,我省还有多个受威胁的植物种类。“其实,物种间存在天生的依存关系,也有株连效应。随着一种物种消失,约有10种至30种植物、动物、微生物会随之改变。”省生态研究专家认为。专家举例称:“比如,南昌人熟悉的青山湖连续多年出现蓝藻,导致鱼类减少,也是生物多样性失衡的表现,也是物种间的株连效应。”专家解释,藻类大量生长后,需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体氧减少,对鱼类生长带来影响。
   建保护区和种质资源库
  “建立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用生态保护区的形式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专家说,1980年建立的鄱阳湖河蚌保护区,保护湖底三角河蚌、皱纹蚌等贝壳类生物为主的野生动物,从而保证了候鸟、鱼类和水草等生物的食物链完整性。
  截至去年年底,我省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6处、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38处,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1%。自然保护区总数和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均居全国前列,有效地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
  20世纪80年代打造的九江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已保存了长江中下游41%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该库占地20公顷,迁地保护了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批公布重点保护植物389种的114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22种。库内有木兰园、樟楠园、松柏园、藤本园、收集园等7个类型保护园区。这个植物王国奠定了我省在国内野生植物保护方面的前沿地位。
  除九江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外,我省还建立了赣南树木园、庐山植物园和井冈山珍稀物种基因库,共迁移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和野生原生植物数百种。
  部分珍稀物种绝处逢生
  桃红岭保护区的梅花鹿华南亚种,种群数量已达400多头;鲫鱼和银鱼的产卵场保护区建立后,鱼类产量不断增加……经过抢救性保护,我省部分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绝处逢生,正逐步摆脱灭绝风险,有的种群数量甚至扭转下降态势,开始回归自然。目前,农业部已批复的我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达21个。
  近年来,一些消失了多年的珍稀动植物频频现身我省,赣鄱的好山好水俨然成了它们的生存天堂。据统计,从1996年至今,我省增加了61种鸟种,其中包括许多国际受威胁鸟种。此外,白鹤、南方红豆杉等一批濒危物种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这61种新增鸟种中,有一种不得不提,因为它们曾轰动全球,那便是在婺源发现的、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黄喉噪鹛。目前仅存200余只的黄喉噪鹛,无疑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最稀有的鸟类之一。
  据林业部门调查,全省有高等植物5117种,占全国总数的17%,为鸟类提供了广阔的觅食空间。森林是诸多鸟类的生存栖息之所,我省森林覆盖率位列全国第二,北有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为数量庞大的湿地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记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