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钟馗画艺术晋京展”在京隆重开幕

09.12.2015  17:53

笔墨追日月,丹青绘华章。11月26日上午,以“传承优秀民俗文化,弘扬钟馗浩然正气”为主题的“灵璧钟馗画艺术晋京展”开幕式在 北京 炎黄艺术馆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总后勤部原副政委董宜胜中将、中国侨联副主席康晓萍、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王志国、中国书协副主席赵长青、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陈传席、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唐跃等领导应邀出席。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唐庆明、县长朱守坤,县委副书记曾超、副县长李长锋等县领导出席开幕式。 




唐庆明在致辞中指出,灵璧始建于宋元祐元年,是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县,文化积淀深厚,文化特色明显,素有“奇石虞姬钟馗画,一奇一美一神,灵璧三宝甲天下”之美誉。近年来,灵璧县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精心组织实施了“131”文化旅游工程和“123”文化品牌工程,连续四年举办“一会两节”,实现了文化旅游产业化、一体化、市场化、规模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此次灵璧钟馗画艺术晋京展旨在进一步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促进地方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唐跃在致辞中指出,一个地域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一方群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代表着这个地域悠久历史文化的“”与“”。灵璧钟馗画作为钟馗文化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和民俗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徽书画界独树一帜,于2006年列入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深深扎根于民间,融入到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赋予了钟馗艺术题材新的情节、内涵和思想。此次画展充分体现了灵璧钟馗画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工作的深入人心,彰显了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工作者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陈传席从专业的视角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灵璧钟馗画的艺术底蕴和发展脉络,充分肯定了灵璧钟馗画艺术的创作水平,在绘画艺术融入地域特色、探寻创作源泉、彰显人文情怀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此次“灵璧钟馗画艺术晋京展”由安徽省文化厅和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文广新局(旅游局)、灵璧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荟萃了近百名钟馗画艺术家的170余幅精品力作,涵盖书法、美术、剪纸、雕刻、雕塑等多种艺术门类。从“民俗记忆”“现代表达”“石上馗韵”“剪上艺术”“三维像赞”“合璧生辉”“传承发展”七大板块展示和解读了延承千年、厚重沧桑的钟馗文化,对灵璧钟馗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文化底蕴进行解读。据介绍,本次画展立足于传承,着力于创新,首次面向民众集中展示多元素、多维度、多种风格的钟馗画艺术,打破了外界对钟馗画的传统认识和思维定式,大大提升了灵璧钟馗画和钟馗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活动当天,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改革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安徽广播电台以及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光明网、凤凰网、腾讯网等20多家国内主流媒体齐聚炎黄艺术馆,对“灵璧钟馗画艺术晋京展”开幕式盛况进行了集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