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内奶源不足大通县等地却出现倒奶卖牛现象
核心阅读
青海省现有6家乳品企业,鲜奶日处理能力达到751吨,但目前加工量仅有286吨。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省内奶源严重不足。然而在大通县等地却出现奶农由于奶难卖而卖牛、倒奶,一些奶站歇业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良教乡沙布村是传统奶牛养殖村,全村480多户,多数农户养奶牛1至4头,全村最多时有800多头奶牛。一进沙布村,沿路随处可见简易牛棚和晾晒的牛粪,农户的房前屋后都拴着奶牛。
养殖户
牛奶卖不出去,沙布村约1/3的奶牛被卖掉
从今年6月起,牛奶收购时断时续,最长的一次停收8天,价格也开始下跌。村民马智孝家有两头奶牛,近期的风波把老人搞糊涂了。平时他每天自己挤奶,沙布村奶站老板杨占财上门收购,正常情况下每天卖35公斤。到了9月,每天只能卖出20多公斤。鲜奶保存期有限,自家人每天最多喝2公斤,送亲友没人要,只好给家里的狗喝,最后剩下的就倒进门前的沟里。
马智孝算了一笔账:一头奶牛每天吃自配料10公斤左右,约合24元,标准配料更贵,还要补一点青草。一头奶牛每天挤奶大概15公斤,能卖出10公斤左右,也是24元。养奶牛费时间、费力气,每天都在赔。“有的家里有三四头奶牛,养不起了!”
同村的奎占禄原有两头奶牛,他说:“去年最好时每斤卖3块多,现在只有一块二角。要是每斤奶卖到一块五角,能基本持平,可以撑下去。”8月底,他已卖掉了一头奶牛。
当地一位奶站老板估计:今年6月以来,青海的鲜奶收购价下跌,养奶牛不划算,一些农户不想养了。周边甘肃、新疆、宁夏的鲜奶价格看好,一些贩子趁机低价收购,每头1.3万至1.6万元,正常应该卖2万元。沙布村的奶牛,卖掉的大概有1/3。这里有正常淘汰的,但多数是养不起才卖掉的。
农户的牛奶为何卖不出去呢?
奶站
企业“提标”,一些奶站歇业
大通是传统的奶牛养殖县,散户养殖比较普遍,鲜奶一小部分自用,大部分卖给奶站。该县奶牛存栏4.6万头,现有正规生鲜乳收购站13家,可以进行违禁添加物等多项检测。
沙布村奶站是比较大的一家,由青海天露乳业公司设立,当地农民杨占财负责经营,定点供给天露。正常情况每天供应10吨左右,问起这次拒收风波,他显得很无奈。
去年4月,杨占财和天露公司约定供应牛奶,明确了脂肪含量等国家规定标准、奖惩措施,还约定最低收购价为每公斤2元。为保证奶源,杨占财和附近700多个奶牛养殖户签订收购合同。
杨占财说,今年3月,天露公司提高了事先约定的脂肪含量标准;4月,又提高了蛋白标准;6月,增加了干物质标准。其间,杨占财想尽办法尽量达到收购要求,还可以勉强出售一些牛奶。到了7月,对方通知他停止收购。但杨占财和养殖户有约在先,只好撑着继续收购。7月1日至10日,他收的鲜奶卖不出去,一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剩下的29.4吨都倒掉了。杨占财说:“企业不收,我也没办法。养殖户那边我得罪不起,还得继续收,这次损失估计有几万元。”
大通县畜牧兽医站一位负责人说,由于奶牛品质、饲料、技术等原因,散户的牛奶品质难以和规模养殖场的牛奶相比。天露公司提高收购标准后,“达标”奶源减少,该县深沟村等2家奶站于5月暂时歇业。6月,天露全面停收大通散户牛奶,该公司在大通设立的5家奶站也暂时歇业。沙布村奶站和西庄村奶站正联系转向青海小西牛乳业公司供奶。
这场风波还涉及青海湟中等地,导致部分散户倒奶、卖牛,一些奶站歇业或减少收购。
症结在哪里?
企业
为保证奶源安全,严格收购标准
天露公司一位姓白的负责人曾和杨占财协调过收购事宜,白先生告诉记者:“天露公司坚持按国家标准收购牛奶,不存在擅自提高标准。”
该公司运行保障部一位姓唐的工作人员说:天热时,牛奶容易变酸,过去发现有人向牛奶添加食用碱,防止牛奶变质。为保证奶源安全,我们现在更多地依靠自建的规模化牧场,大通散户的牛奶,现在基本上不收了。
记者就此询问沙布村等地散养户,一些老人说:“我们没有向牛奶掺假,别人有没有,不清楚。”
9月25日,青海省农牧厅召集天露等6家省内乳品企业进行协调,希望企业适当考虑农户的利益。这些乳品企业表态:只要散户的牛奶品质和安全达标,可以继续收购,按质论价。截至10月28日,一些奶站负责人反映:还没恢复正常收购,牛奶主要卖给酸奶加工户。
是天露公司等企业的标准太高?还是散户的牛奶不达标?
主管部门
引导农户奶牛“出户入园”,实行标准化养殖
大通县畜牧兽医站一位负责人介绍,夏季时,除了喂标配饲料,散养农户一般会给奶牛补饲青草,有的直接放牧。这是当地的养殖传统,这的确会导致牛奶变稀。
此外,青海省农牧厅、大通县畜牧站有关人士均谈到:确有个别农户给牛奶掺水,以增加分量;还有的加淀粉,提高粘稠度。这些不属于违禁物质,少量添加后也很难检测到。一些乳品企业对此很头疼。
一位业内人士说,人工挤奶的奶牛易患乳腺炎,用药期间产的奶不能销售, 而有的养殖户照样挤奶销售。这样的牛奶进入奶站的奶罐,很可能污染整罐牛奶。乳品企业检测时,肯定不合格。“个别散户不诚信,影响整体信誉,100减1等于零。乳品企业拒收,可以理解。”
目前,大通分散养殖的奶牛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农户人工挤奶、奶站上门收购。专业人士认为:这种分散收购,牛奶品质不稳定,这次拒收影响的主要是这部分养殖户。另一种是农民将奶牛牵到奶站,机械挤奶、管道收集、现场检测。这种牛奶品质更有保证。
塔尔镇西庄村奶站是“分散养殖、集中挤奶”试点奶站。2005年,财政给补贴,委托天露公司建设奶站,配备了试验台、药品柜、乳成分快速分析仪等设备,制定了严格的监管制度。目前,这家奶站的收购总体稳定。大通县畜牧兽医站一位负责人说,对散养户来说,今后将逐步推广西庄村奶站的收购模式,以保证牛奶品质。
目前,青海省奶牛规模化养殖占一半,省农牧厅正引导农户探索奶牛“出户入园”,农户把奶牛入股,由专人实行标准化养殖,组建合作社,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一些奶站负责人说:有的乳品企业,一到消费淡季,就找各种理由拒收。到了消费旺季,就“逼”奶站大量收购。企业追求利润,可以理解。也要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强化履约意识,不能借市场强势,损害奶站和农民利益。
青海的奶牛养殖主要集中在西宁、海东地区。全省现有6家乳品企业,鲜奶日处理能力共751吨,目前日加工量仅286吨。省内奶源严重不足,乳品企业急需奶源。青海省农牧厅副厅长马清德说:“当前卖奶难的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省内乳品企业提高了奶源质量标准;二是当前国外奶粉降价,国内奶粉生产和销售价格倒挂,省内一家奶粉企业被迫停产。现在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越来越严,处罚越来越重。企业更加重视食品安全,这应该受到鼓励。散户养殖的质量安全存在不确定性,也给加工企业带来隐患。长远看,散户养殖缺乏市场竞争力,将渐渐失去市场。”
【记者手记】
按市场规则出牌才有出路
卖奶难的背后传递的是食品安全升级的信号。这是市场无形之手在发力,也是政府监管强化的信号灯。从道义上说,农民亏了;从市场来讲,企业没错;从法律来讲,这是正道。一些企业曾遭遇过这种成长的烦恼,按市场规则出牌才是正道。对农户而言,田园牧歌式的小生产,已很难适应现代化大市场的需求。这不仅仅是奶牛养殖遭遇的难题。西部的农民要尊重市场规律,学会闯市场,再也不能固守传统的小生产了,改变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已是大势所趋。
责编:孙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