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进课堂”缘何“遇冷”
这个暑假,随着青少年溺亡事件的频发,游泳进校园、进课堂,让孩子早日掌握游泳技能的话题再次被提及。然而,在合肥乃至安徽,省田径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已经推动了4年的“游泳进课堂”计划,却频频遇冷,至今仍应者寥寥。一方面是让孩子尽早掌握游泳技能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另一方面,作为孩子学习主要阵地的学校课堂,却迟迟开展不了游泳课,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
呼吁
游泳其实比足球更应进校园
频频曝出的青少年溺亡事件,让安徽省田径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强武,既心痛、心焦,又颇感无奈。
“我曾看一份统计,在青少年意外身亡的比例中,溺亡已占到第一位,可以说,水已成为青少年的头号杀手。”19日,强武在办公室痛心地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年年暑期都会多发的青少年溺亡事件表明,多数青少年缺乏游泳技能,相关安全意识淡薄,可见游泳已成为青少年生存的必备技能之一。
强武认为,在中小学开展游泳课,加强游泳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悲剧的发生。“如果能够让他们学会游泳,并懂得怎么游泳才能安全,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就需要游泳教育进课堂,提高学生的游泳技能和自救能力。”强武说。
采访中,红星路小学校长朱清萍、肥东为民学校董事长赵卫东、宣城阳光中学校长李立新都认为,中小学生非常有必要学习游泳,掌握游泳技能和相关安全知识。
从2011年开始,正是在强武的大力推动下,省田游中心寻求与学校合作,探索“游泳进课堂”之路,但四年下来,效果并不理想。“‘游泳进课堂’做到现在非常艰难。现在国家从上到下大力推广足球进校园,其实,游泳比足球更应该、更迫切地进校园、进课堂。”强武语气坚定地说道。
现状
省馆免费提供场地应者寥寥
目前在安徽,能够做到“游泳进课堂”的中小学数量少之又少。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学来说,把游泳课列入日常教学遭遇安全、场地、资金、时间等诸多难题。
“在浙江,‘游泳进课堂’计划已经实现了全省覆盖,在上海也已经推广多年。在安徽,我们做这件事做了4年,但非常艰难。”强武透露,目前,中小学相对集中的合肥市区,开展“游泳进课堂”的学校仅红星路小学一家。
合肥红星路小学坚持在学校开展游泳课的做法,除了让该校的学生掌握了游泳技能和相关安全知识外,还为该校赢得了比较大的荣誉。该校学生连续27年获得合肥市游泳冠军,连续19年获得安徽省的冠军。但是这所学校也仅在一年级的学生中开展游泳课。学校校长朱清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坚持在学校开展游泳课效果显著,但是困难非常多。红星路小学开展游泳课的具体做法是,一年级的学生每个班每周轮流到省游泳馆练习,每次2节课时。朱清萍透露,学校开展游泳课在安全、课程调整等方面压力都很大。“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朱清萍说道。
强武认为,像红星路小学能够做到目前的这种状况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在省游泳馆附近,有五六家学校,红星路小学离省游泳馆的距离不是最近的,但他们却能做到利用省游泳馆的资源,别的较近的学校为什么就做不到?”据强武透露,省游泳馆一直愿意免费提供场地、技术指导让学校来上游泳课。
在强武看来,学校不愿意开设游泳课的主要原因,除了场地条件不具备外,安全因素和得不到上级部门的支持是最大障碍。“非常希望国家能像开展足球运动一样,从上到下大力推动游泳进校园。”强武说道。
试点
三种模式探索游泳进课堂
尽管遭受“冷遇”,但强武仍对推动游泳进课堂抱有极大的热情。“作为青少年必须掌握的一种生存技能,游泳进校园、进课堂是迟早的事情。”强武说,现在,他们能做的就是帮助学校针对一些具体问题,探索克服困难的方式。
在安徽,学校推广游泳有三个亮点,代表着三种模式。据强武介绍,这三个亮点也可以说是试点,分别是合肥红星路小学、肥东为民学校和宣城阳光中学。“学校开设游泳课,缺乏场馆是现实难题,但并非没有办法解决。”强武说,红星路小学利用周边的游泳馆开设游泳课的做法值得借鉴,“合肥目前有不少家条件不错的游泳馆,如果利用起来,能够解决一批学校没有场地的难题。”
肥东为民学校是一家民办学校,该校直接投资上千万,在学校兴建了一座游泳馆,这是极少数学校能够做到的。
宣城阳光中学的做法是成立游泳俱乐部,以俱乐部活动的形式开展游泳教学。在强武看来,该校最值得推广的一点就是,建可拆卸泳池。“现在可拆卸泳池的技术非常成熟,完全能够满足推广。”昨日,记者致电宣城阳光校长李立新,他告诉记者,学校的可拆卸泳池建在操场上,利用暑假期间开展游泳课教学。李立新透露,该校可拆卸泳池的价格在40万元左右。针对可拆卸泳池成本不菲的难题,强武建议,完全可以纳入财政,由政府统一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