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5.11.2015  15:33

  鼓励创新,激活“第一动力”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基础、管长远的举措相继落地,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从“1+6”到“1+6+2”,鼓励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对科技人员的奖励比例不低于成果转化收益的50%,技术人员能获得奖励股权;鼓励科技人员兼职、在岗创业……去年以来,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举措和创新驱动的战略相继落地,激发了我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汇聚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

  2014年2月,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及6个配套文件(简称“1+6”),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提高配套文件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今年省政府对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5个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将国家重点新产品研发后补助实施细则纳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新制定加强实验室建设、科技重大专项、推进科技保险试点工作3个实施细则,最终形成“1+6+2”配套政策。

  作为我省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通过“1+6+2”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基本形成了“企业愿意干、政府再支持,市县愿意干、省里再支持”的推进机制,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市县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一系列新政策、新机制助推了全省科技创新潜力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正奋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惊人一跃”。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截至2015年7月,我省已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0958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48件,提前完成《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的目标任务。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3年进入全国前十,在传统产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共实现产值超过7300亿元,同比增长11.4%,连续10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打造产学研合作通道,解决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在合肥晟泰克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一款融合了声呐和图像实时可视技术的泊车辅助系统控制器已成为热销产品。今年以来,这款设备的月装车量达到15万套。取得这样的业绩,主要得益于企业与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双方在人才输送、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和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都有着全方位的合作。

  为解决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我省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以政策为杠杆,引导产学研各方协同创新,共促发展。除了直接帮助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外,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院等一批政产学研用合作共建的协同创新平台在江淮大地蓬勃兴起。通过搭建这样集技术创新、成果培育与转化、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国际交流合作于一体的优质平台,把来自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加速产业化,为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营造了新的空间。

  同时,我省还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为产学研打通环节,从每年的创新基金中拨出专款直接奖励把成果转化在企业的科研人员,进一步推动科研人员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今年省政府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拓展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对重点实验室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给予真金白银的扶持。

  依托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安徽研发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CVT汽车变速器、1600吨数控液压机床、重载车轮、低温余热发电等一批牵动性强的新产品、新技术,船用低速柴油机、埃夫特机器人等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制造领域的空白。截至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361家,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企业创新呈现6个良好局面,87.7%的研发活动、84.9%的研发机构、77%的研发人员、79.6%的研发经费、74%的授权专利、94.4%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均出自企业。

   聚焦优势产业部署创新链,“安徽创造”成为转型发展新引擎

  当人们追捧着iPhone手机上的Siri语音服务时,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科大讯飞”不仅结束了中国在语音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历史,还打败了谷歌、微软等国际巨头,正在世界语音产业中不断创造着新的奇迹。

  “科大讯飞不仅在中文语音技术上做到了全球第一,而且还连续7年在权威英文技术测试中获得全球第一。”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说。语音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产业的加速扩张,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安徽省智能语音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到2017年,我省将着力打造以科大讯飞为龙头、规模达千亿元的语音产业集群,把语音产业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把安徽建设成为全国语音产业发展示范区域。

  科大讯飞的发展来源于企业持续的创新,也离不开省科技专项资金的支持。为进一步加快和推动安徽省语音产业发展,省科技厅于2009年9月特别设立安徽省语音产业科技创新专项,引导创新资源向骨干企业聚集。短短5年,省财政累计投入近4000万元,支持讯飞等企业研发语音技术,带动相关企业投入研发经费4亿元。1元财政经费撬动了10元企业研发经费,发挥了巨大的引导和示范效应,也使我省的语音技术和产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去年以来我省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具有优势的产业部署创新链,组织实施了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攻克了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新一代安凯电动客车“e控”系统、国内第一代冰箱用直流变频控制器等一批产业创新重大成果。新认定省级新产品260个。开通运行未来网络合肥试验先导网。合肥市、芜湖市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9300多辆,江淮电动轿车首批销往美国市场。加快推进新型显示和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试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航空装备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与此同时,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省又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智能装备、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智能语音等10大高成长性产业正汇聚增长新动力,在未来数年间实现近万亿产值,成为我省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 编辑: 张文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