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法院运用新媒体提升司法公信力

02.07.2015  16:32
 

  安徽法院网讯        微博视频直播庭审、微信公众平台评议司法作风……安徽省淮南市两级法院近年来积极运用新媒体推进司法公开,畅通民意沟通渠道,主动接受监督,积极展现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

  微直播成为新常态

  “作为淮南一名普通网友,老麻对淮南中院用新媒体不断推进审判公开、促进司法公正作出的积极努力点个赞!”网友“麻灿”日前在观看淮南中院网络视频直播时,在该院的新浪微博上如是评论。

  早在2012年,淮南中院就开办了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一开始发布内容较为简单,随着工作需要,该院开始在丰富微博内容上下功夫,加强与粉丝互动。今年5月13日上午,该院运用新浪微博视频对一起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审过程进行全程直播。这是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实施后,淮南中院审理的首起行政诉讼案件,涉及淮南市重点工程龙王沟水系改造工程,颇受群众关注。

  整个庭审过程在该院新浪微博上以音、视频的方式同步呈现,实现了法庭内外、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网友们评论认为,法院主动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程案件,是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既能促进行政单位依法行政,又能有效拉近法院与市民的距离,让民众切身感受到司法的公平与公正。

  同时,淮南法院大力推进硬件建设,中院12个数字法庭建成视频直播系统,辖区6个基层法院全部具备视频直播功能。中院网站上开通“网络直播”频道,只要点击该频道,就可以收看案件视频直播。

  自今年4月起,淮南中院按照“直播为常态,不直播为例外”的原则,凡是公开审理的案件,原则上一律进行庭审直播。今年6月26日,淮南中院、田家庵区法院、八公山区法院分别进行了涉毒案件庭审的视频直播,取得良好的效果。截至6月底,淮南两级法院进行了328场庭审视频直播,获得大量网友点赞,有力推动了司法公开。

  微信评议改进司法作风

  “李法官,你好!送达回证是否收到?另请告知办理退费需带哪些材料?”这是安徽文得律师事务所律师戴宇在与淮南中院法官用微信沟通案件办理情况。

  在这起民事诉讼纠纷案件中,作为原告代理人的合肥律师戴宇与承办法官用微信互通信息,并促成案件成功调解。原告撤回起诉,法官把裁定书寄到律师事务所,戴宇回寄送达回证以后,在微信上了解办理退诉讼费所需材料情况。

  承办法官很快作了详细回复,减少了外地当事人、律师的“问累、跑累”。

  2014年4月,淮南中院建成全省法院首家中级法院微信公众平台,6个基层法院微信公众平台也陆续建成。为进一步拓展微信公众号的功能,淮南市田家庵区法院开发了微信评议软件,群众通过关注该院微信公众号,实名登记,即可进入评议平台,对有关部门、相关干警的司法作风、司法公开、司法效率、司法公正、司法廉洁等5个方面25项内容进行评议监督。根据对评议情况的统计,院纪检监察部门将对连续三个月评价综合得分排名靠后的干警进行约谈。为推广该项评议活动,田家庵法院专门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置了宣传展板,将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微信评价操作办法等进行公示,方便群众积极参与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