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实施民族乡村“优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09.12.2014  23:42

 

淮南市是我省辖有民族乡最多的市,有3个民族乡、13个民族村、1个民族社区,34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3.2余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其中回族占96%,城市少数民族人口1.35万人,其余较集中分布在民族乡村。2011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淮南市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优先发展”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3年多来,市民委充分利用《实施意见》贯彻落实的契机,强力推进民族聚居地区的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3个民族乡实现GDP6.75亿元,财政收入7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16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9.6%、12.6%、11.5%,民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8元,连续3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对民族乡村政策、资金、项目帮扶力度,积极开展以饮水、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土地整理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改善了民族乡村行路难、通讯难、用电难、用水难的状况。14所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其中7所学校通过市级“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11所民族乡村幼儿园建成。建成民族乡文化站3所、农民文化广场5个、农家书屋23所。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民族乡村近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卫生院1所,改建卫生院2所,改扩建敬老院2所。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推进。

 

二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项目带动成效显著。全市民族发展资金和工作经费从84万元增加到340万元。在原有25家民委兼职委员单位对口帮扶民族乡村的基础上,增加14家企业对口帮扶,民委兼职委员单位在下拨资金时,对民族乡进行划块单列,资金分配要高于其他乡镇,“十二五”以来,市民委兼职委员单位共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各类项目136个,资金总计达1.32亿元。民族乡、村所在县区按照1:0.5的比例配套资金。2012年以来,古沟回族乡太平民族村美好家园建设等33个辐射面广、牵动力强的省级少数民族发展项目,争取资金854万元,协调解决各级配套资金近2000万元;安排市级民族发展资金1020万元,扶持李冲回族乡沿淮洼地治理等43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投入资金1700万元,着力打造八公山区闪冲民族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该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

 

三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坚持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的思路,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打造了古沟回族乡2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田,2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古堆回族乡建成5000亩水产、畜禽养殖基地;李冲回族乡发展了中祝无公害食用菌、淮磷无公害石榴、2000亩经果林、1500亩无公害西瓜蔬菜等基地。坚持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投资了6925万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5个,整理土地3782公顷。成立各类少数民族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其中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带动农户1500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