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工商局营造四个环境服务发展大局

30.10.2014  16:32

  

  淮北市工商局积极适应体制后监管形势需要,坚持解放思想,主动创新作为,通过营造四个环境,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展示了良好的部门形象。

  一、放权到位,营造宽松便利的准入环境。市工商局全面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简政放权,降低门槛,突破障碍,全力助推我市市场主体增量。积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落实注册资本“零首付”、认缴制,推行先照后证登记模式,无法律法规依据一律不作为前置许可条件。坚持非禁即入,打破准入限制,法律、行政法规未明确禁止的行业和经营项目,支持先行先试,予以登记;推行企业年度信息网上申报制,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年度检验手续,实现了由“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起草《淮北市市场主体住址登记管理办法》,打破住址登记限制,允许同一申请人或者不同申请人利用同一住所(经营场所)办理多份营业执照。将个体工商户登记权全部授权下放到市场监督管理所。 整合行政审批职能,把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实施“两集中、两到位”,落实“一站式”服务,做到大厅之外无审批。出台《市工商局登记服务窗口五项规范》,推行窗口服务便利化,做到咨询服务一口清,发放资料一手清,告知补全一次清,受理审查一日清,将审批时限由法定的7个工作日缩短到2个工作日,手续齐全,即申即办即取。1-10月份全市市场主体呈现“井喷”态势,新增各类企业2656户,新增量是近五年的3分之1还强,新增注册资本1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1%;新增个体工商户7760户,同比增长26%。其中非公有制企业2587户,占新增量的97.4%,民间集聚的投资能量被进一步激发出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增加了后劲。

  二、服务到位,营造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市工商局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思应为、谋可为、求作为,着力在服务上下真功、出实招、见实效。一是在政策上跟进。出台《关于促进食品工业、服务发展的意见》、《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确定50家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建立对接机制,制定帮扶方案,按照“一企一策”“一企多策”的原则,帮企业想办法、出点子,为企业提供“菜单式”服务。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从前置许可、住址登记、商标申请、融资贷款等12个方面制定了具体帮扶措施。出台《关于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引导大学生、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创办家庭农场,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今年新增家庭农场267户,全市家庭农场总数达到622户。二是在融资上破题。针对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市工商局综合运用商标权质押、动产抵押、股权出质“三个平台”,深度助推企业融资,破解发展瓶颈。出台《关于开展动产抵押登记帮助企业融资解困的意见》、《关于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涉农企业信用项目贷款的意见》,与市金融办及多家商业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发挥“守合同重信用”品牌价值开展信用贷款的意见》,对涉农守重企业在原抵押物50%的基础上可以增加5%—15%贷款额度。联合市邮储银行开展了以“亿元送贷”、“涉农守重企业层级授信融资”为内容的助企活动,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为600余家个体小微企业贷款近9000万元。出台《淮北市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实施意见》,支持引导驰著名商标企业运用商标权质押进行融资贷款,今年,办理商标权质押11件,融资贷款2360万元。出台《淮北市股权质押融资暂行办法》,积极推动企业优质股权的价值利用,破解发展难题,1-10月份,股权出资额创历史新高,达到25亿元。三是在发展上助力。深入开展“进千家企业解千件难题”企业帮联活动,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前移办事窗口,主动靠前服务,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实行一个问题、一个班子、一个方案、一个时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法,倾心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主动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为淮北宇能热电公司办理了股权变更登记,成功引进江苏美欣达参股该公司,盘活了国有资产。远赴江苏省徐州市,上门为淮北市尚德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50名股东办理股权登记手续。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发挥园区商标品牌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打造以濉溪县铜铝基地、杜集区矿山机械产业园、凤凰山食品工业园为载体的专业化品牌基地,实现了品牌的集群化和产品的规模化发展。今年推荐省著名商标23件,认定淮北市知名商标18件,帮助3家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全市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66件。四是在维权上用心。以12315“五进”为抓手,强力推进网点布局,扩大维权点的覆盖面和辐射面,在全市289个村、社区街道建立了消费维权联络站,在76家大型商场、超市、生产型企业建立了投诉站,在50所中小学建立了宣教点。同时依托淮北工商红盾信息网、淮北消费维权网,建立与各个网点共享平台,实现了人员互动、网络互通、信息共享。在12315受理电话平台的基础上,开通了网络平台、短信平台,实现来人、来函、电话、短信、网络全方位受理。建立黄淮海地区异地消费纠纷调处机制,足不出市就可以解决涉及三省九市的消费纠纷,提高维权效能。今年以来,受理办结投诉举报5778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0%,为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3.8万元。

  三、监管到位,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是以查办大要案为牵引,强化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把监管执法的重点领域锁定在恶意侵权、限制竞争、制假售假、商业贿赂等方面,通过建立政企联手、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等联合执法机制,实现了对大要案的精准查办。今年以来,先后查办了案值在5万元以上的案件36起,较去年同期增长16%,特别是中秋节期间,连端6个假酒窝点,其中仅濉溪县一大型灌装假酒窝点,案值70余万元,查封侵权白酒2890余瓶,查处的两起商业贿赂案件,涉案金额达40万元,罚款12万元。二是以查办新特案为抓手,在新领域监管上求突破。将目光向新领域、新行为聚焦,在新上求突破,在特上见效果。通过深挖细查、多方取证,查处了5家金融机构商业贿赂案件,国家工商总局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该案的深查将填补我省在查处反垄断案件的空白。积极介入对网络商品交易案件的查办,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的动态监控,严厉查处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广告、销售假冒侵权、不合格商品。今年,先后立案查处8起网络商品交易中的违法行为。三是以查办民生案为切入,在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上下实劲。围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行业领域,查办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案件,营造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开展服装、电器、农资、建材等商品质量的抽检工作,抽检商品150组,对36组不合格商品进行了立案查处。开展红盾护农、节日“双打”、驰著名商标专用保护等系列专项行动,实现了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有机结合,形成了立体交叉监管格局,强化了监管效能,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1657件(箱)。开展格式条款合同专项整治,先后征集到涉及房地产、金融保险、电信通讯等六个行业涉嫌内含“霸王条款”的格式合同文本36个,检查合同2367份,指导规范670份。始终保持打击传销的高压态势,开展“皖剑-2014”打传集中行动6次,端掉传销窝点63处,遣返传销人员741人,分别较去年下降39%、40%。

  四、转改到位,营造为民务实的干事环境。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2233”素质提升工程,扎实推进机关作风改进和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一是适应新体制,把作风转到实处。为适应机构和体制调整后的新变化,市工商局坚持两手抓,一方面抓好市局本级职能履行,一方面强化为基层单位当向导、当后盾、当教练的“三当”意识,坚持重心下移,把精力倾斜到为基层开山引路上,加强对业务工作的帮助指导。出台了《市局机关科室结对帮扶基层单位的方案》,选调精干力量,组成五个组对口结对帮县区市场局,运用好驻点帮扶、专项帮扶、督查帮扶、互动帮扶四个手段,落实“双向评价”和“目标共担”机制,推动机关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带头干、帮着干、引着干,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执法合力。第三季度县区局主要量化指标较前两个季度增长了近30%。二是建立新机制,把行为引到正处。发挥规章制度的刚性约束,在狠抓改进作风八项规定落实的同时,制定了《关于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十项规定》、《违反效能建设有关规定问责暂行办法》、《机关请销假制度》、《机关厉行节约管理规定》、《登记服务窗口五项规范》等,坚持用制度规范行为,强化约束。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根据权力运行的关键点,查找了36个岗位102个环节存在的221个风险点,制定了点对点、一对一防范措施,规范权力运行,防范廉政风险。三是突出严督查,把问题找到深处。开展“大督查”活动,制定《市工商局督查办法》,局领导带队,对局属各单位效能建设、纪律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进行督查,走访监管服务对象,听取意见建议,摸实找准突出问题。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做到有投必接、有案必查、有责必纠,坚决查处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损害群众利益的违规违纪行为。开展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管服务对象、群众代表对工商工作的意见建议,扩大了征求意见的范围和领域,找准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四是积极抓整改,把成效落在明处。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落实整改方案,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责任人、整改时限,对整改情况即时反馈给相对人,并在一定范围公示,接受监督。特别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市工商局紧紧围绕“四风”问题,抓住要害、有的放矢,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坚决动真碰硬,将6个方面28项问题细化分解到局班子成员、科室,实现了立行立改。将17项突出问题以问题交办书的形式下发到责任单位,以2014年底为期限实行“倒逼”,逐个问题“挂号”、逐项内容“销号”,做到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销号。集中对办公用房进行了腾退,严格落实标准界线;对党员领导干部住房、经商办企业、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进行了清理申报;下大力气压缩“三公”经费支出,较去年下降近30%,精简文件、会议、简报,较去年下降35%,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整改成果,赢得群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