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淝河监狱特殊监区——揭秘与感染病斗争的大墙天使
中安在线讯 一提起监狱,总是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更少被人了解的是监狱中针对一些特殊服刑人员所设立的“特殊监区”,它们的管理难度又因“特殊”而更加深了一层。近日,记者走近安徽省各个监狱的“特殊监区”,带你了解神秘大墙后那些“特殊”又感人的故事。
淝河监狱(监狱总医院),下设五个押犯监区,常年押犯500余人,其中病犯300余人。作为全省监狱系统医疗防疫三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淝河监狱承担着系统内疑难重症病犯救治、医疗防疫业务指导、医学科研培训和司法医学鉴定等特殊职能。淝河监狱第二监区(感染病监区)以集中收治艾滋病犯、重症结核病犯、重症肝炎病犯为主。现有民警26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民警20人。该监区近年来常住病犯达120人以上,结核病犯、肝炎病犯治愈出院率达95%以上。监区2008、2010年被省局评为先进党支部,2007年荣立省局集体三等功。
一位青年艾滋病吸毒者的改造与救赎
在淝河监狱,记者见到了服刑人员李宇(化名)。他脸庞白皙、身材清廋,一副文质彬彬的花美男形象,令人很难将其与吸毒者、贩毒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这些恐怖的词汇联系起来。曾经的李宇可谓是天之骄子,有着让人羡慕不已的人生。今年30岁的他是家中独子,父母长年在外做生意,从小由姥姥带大。衣食无忧的生活和姥姥的隔代溺爱,让他养成了任性的坏习惯。2008年大学毕业后,李宇在成都开了一家专门从事电讯业务的公司,自己当起了小老板,一度生意非常红火,月收入在2万左右。
生活本该风生水起的时候,李宇却因为富裕的物质生活变得自负膨胀。就这样,他开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跟他厮混的朋友大多都在吸食毒品。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李宇来说,他当然明白毒品碰不得。可是经不住朋友不停地劝说,同时也为了更“合群”,他还是吸食了。有了第一次,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因为沉沦毒品,一年后他的公司倒闭。李宇不敢将实情告诉家人,但又失去了经济来源,在其他毒友的影响下,他走上了以贩养吸的不归路。2010年12月,李宇在一次贩毒交易时,被民警当场缴获毒品、毒资。2011年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在看守所羁押期间,一次例行体检时,李宇被查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2012年2月,李宇被投入淝河监狱接受改造。2014年2月,李宇被法院裁定改判为无期徒刑。
对于一个正值青春的少年来说,这样的打击非常大。据负责管教李宇的民警李举介绍,李宇刚入监时性格孤僻,自暴自弃,抗拒治疗和改造。后来,针对他文化素质较高,监区就让他协助民警从事监区扫盲教育,让他的自信心一下得到提升,思想转变很快。现在,李宇不仅能自己配合治疗,积极改造,还能主动帮助其他服刑人员改造。更让民警感到欣慰的是,李宇已获得了三个行政奖励。只要继续表现良好,很快有望获得减刑。
据了解,像李宇这样的特殊服刑人员,大多数都自暴自弃,加之刑期长、病情特殊等情况,使他们对未来不抱希望。淝河监狱在日常管理教育中,在严格公正执法的同时,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在精神生活上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鼓励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高墙内坚守的民警: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我省唯一的艾滋病犯监区——安徽省淝河监狱感染病监区收治着来自全国各地的80名艾滋病犯,作为一名医疗民警,郭韬已经在这个特殊监区坚守了整整10年。
由于特殊监区里服刑人员的特殊,在这里的民警不光是执法者,更是救命的白衣天使。郭韬每天定时给病人发药,亲眼看着他们咽下才离开。因为很多病人因为刚服用药物身体不适不能坚持,一个月一旦有两天不能按时服药,就意味着治疗失败。同时,医疗民警有时还要给艾滋病服刑人员抽血化验,有的重症病人要做手术……这些都要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2005年,艾滋病犯吴某刚送来时,感染肺结核,右肺大量积液。刚上班不久的郭韬第一次给艾滋病犯做胸腔穿刺手术,手难免发抖。“说不担心是假的,担心病人挣扎,针不小心扎手上了怎么办?”可能进针太浅,积液抽不出来,正在他急得满头大汗时,一旁的前辈医生将他手轻轻往前推了一下,郭韬一下子找到了感觉,顺利完成了手术。
监狱的工作充满艰辛,但服刑人员的重生与感激就是医疗民警的动力。监狱内的一名服刑人员蔡某去年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命悬一线,监狱请来专家会诊,抢救了一个多星期,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可是蔡某今年7月刑满出狱时,家人却不愿让他回家。为了让蔡某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念,民警们联系当地政府,帮他落实好住宿和后续治疗。郭韬至今仍记得他那种无以言表的感激神情。
“艾滋病犯既担心不能活着出狱,又担心出狱后生活无着。”郭韬说,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哪怕亲人放弃了他们,我们也有责任让他们有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能感受到尊严。”
毕业以后就在淝河监狱工作的张留平,至今也有8年多时间了。张留平是感染病监区副政治教导员,刚开始得知要长年累月面对艾滋病犯,张留平的心里也是不安的。工作一段时间后,张留平慢慢释然了。张留平说,有的服刑人员从食堂打来饭菜,分一半给你,看你敢不敢吃。这既是试你的胆量,也是看你是不是歧视他。如果不吃的话,他就会心存戒备。张留平等民警面对艾滋病犯时,并没有更多的防护措施,除了手上有伤口时要贴止血带以外,并不穿防护服,戴口罩和手套,这样就和他们拉近了距离。
作为艾滋病监区的民警,为了避免家人的担心,直到两三年后张留平才告知家人他的工作。提及家人,张留平觉得自己亏欠太多。由于工作繁忙,连自己的孩子出生也没能第一时间看到。和艾滋病犯朝夕相处,一般人可能觉得是一种煎熬,但1985年出生的民警张留平笑笑说:“习惯了也就不怕了,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普通的服刑人员。”(通讯员 尤仁祥 程中建 实习生 杜陈晨 记者 汪乔)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尤仁祥 程中建 杜陈晨 汪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