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高科技人才是中国创新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主席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的讲话引起各界强烈反响,讲话中“要广泛吸引海外优秀专家学者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服务”的内容引起了梦宇三维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方彤博士的强烈共鸣。方博士曾是西门子公司美国研究院负责3D技术和数字制造领域的高级专家级科学家,他主持的研究工作已经获得了上百项专利,他为美国军方成功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多种材料的3D打印机。方博士还是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基金会主席,多年来一直努力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工作。近日,方博士接受了科技日报的专访,谈了对习主席讲话的感想,及对海外人才服务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些思路。
海外人才是中国创新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彤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显示的不仅是中国领导人对科技问题的关注,还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思考。讲话对中国科技界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将对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科技发展起到指导作用。讲话中关于“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千秋基业,人才为先”“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的论述,体现了目前中国政府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讲话中提到“要广泛吸引海外优秀专家学者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服务”,是对海外人才特别是华人专家学者参与中国创新事业的鼓励。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学子精英走出国门,到欧美留学深造。很多人毕业后,留在国外企业、学校从事科研和产品开发工作。这些海外高层次人才拥有丰富的国际大企业的工作和管理经验以及掌握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技术,他们虽然身处他乡,但心系祖国,非常愿意为中国的创新发展服务。中国也需创造条件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入到中国的创新人才队伍,以各种方式加速中国的创新速度,提高中国的企业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以企业为主导已成为中国发展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我国高技术类“世界500强企业”现还寥寥无几,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是不相称的。企业创新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海外人才将是加速中国企业创新一支重要力量。
建立国家产业研究院打造海外人才创新平台
目前中国在海外工作的人才中,大约有10%左右是在大学里从事教学和研究的“教授型或研究型人才”,只有5%左右是具有创业和管理才能的“创业型人才”,而85%以上在企业中从事高技术研发工作的“创新型人才”。在世界500强大企业中,有很多此类“创新型人才”的华人专业人士担任主要技术骨干。
“创新型人才”虽然拥有技术,可并不具备创业成功的条件和素质;另外,他们本身也不具备在大学或研究所进行基础研究的能力。零星的几个高技术人才受聘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很难研发出拥有自我知识产权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高新技术。此类“创新型人才”被引导去创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浪费和耽误此类人才的使用。
建立中国自己的高技术创新平台,吸引海外和本国的高技术人才,支持中国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与世界500强进行高技术产品竞争和人才竞争将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为了和世界500强企业进行有效的技术竞争和人才竞争,建议有效地发挥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优越性,集中国家力量和优势,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平台——国家产业研究院。国家产业研究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聚集世界上在相关产业的高新技术人才,为广大海外创新型人才提供创新平台;与中国科学院及大学院所注重基础研究、企业自身研发部注重产品开发,国家产业研究院将注重企业核心技术研发、重点难题攻关以及下一代技术创新,连接技术创新上下游,形成研究、核心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完整技术创新链,加速打造中国经济的航空母舰—高科技世界500强企业。
设立海外创新中心吸引高科技人才
由于家庭、子女教育及生活环境的原因,很多海外华人未能回到中国工作生活。在另一方面,中国目前拥有大量的外币储备,却苦于无用武之地。西方国家限制中国收购资源型及高科技企业,中国在海外的资本投资也频频失利,无奈中国只能把大量的外汇储备用于购买欧美国家的债券,服务于欧美的经济发展。
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世界500强大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产业研究院,如微软中国研究院、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谷歌中国研究院、IBM中国研究院等。这些产业研究院不光在帮助本企业开拓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竞争,更重要的是网罗中国的高技术人才,和中国进行人才竞争。这些国外产业研究院不光吸收了中国大量的海归高技术人才,同时也吸收了中国自己培养的大量高技术人才。
为回应世界500强大企业在中国建研究院抢夺中国人才,中国也应鼓励和扶持企业和国家产业研究院在欧美建立海外创新中心,利用中国充足的外汇储备,进行最有回报的人才投资,为有志于为国服务的广大海外华人高科技人才提供为中国创新贡献的平台。
通过吸引在欧美大企业工作的高技术人才加盟中国海外创新中心,可以提高中国整体的创新能力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吸收欧美的高新技术,可利用中国目前丰富的外币储量,在欧美地区建立相应的产业研究分院,提高产业研究院的国际竞争能力,把握时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产品的市场走向,也能同时加强国际创新合作,加速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
(科技日报纽约6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