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记忆中的味道:童年的温暖时光是来一大碗Sa汤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讯 宿州的埇桥区位处淮北平原,属于中国传统的北方范围。这里的早点、面食、牛羊肉品种丰富,十分好吃。宿州老城以前最热闹的地方是大隅口和小隅口,虽然这是两个地方,但其实相距不过200米。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到大隅口和小隅口喝Sa汤。Sa的写法,是“月月熬,天天熬,非一日之功”,表明Sa汤熬功了得。
Sa汤里有鸡丝、麦仁等物,看上去不过就是简单的汤,但闻起来香气扑鼻,喝起来热肠暖胃,理气顺意,情绪和心境,刹那间就都被它抚平了,极易上瘾。Sa汤熬好后,是盛在一个陡直的不锈钢或木制的圆桶里的,盛在其他材质的容器里,或其他形状的容器里,就不是那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了,就不像Sa汤了。
吃早点的顾客来了,可以在Sa汤里加一个或两个鸡蛋,也可以不加鸡蛋。师傅把鸡蛋现打在碗里,用筷子哗哗搅开,把舀子伸进桶里,搅一搅——因为鸡丝等实在的东西都沉在桶底——舀半舀子Sa汤,扬起来对着碗里一冲,鸡蛋霎时就熟了,和Sa汤融合在一起,再撒上一小撮芫荽(香菜),更接地气。顾客端到桌上,根据自己的口味,适量加入胡椒粉和醋,主食是焦黄喷香的油酥烧饼,趁热饕餮,那真是日常人生的一种至境。
此次我们带女儿回家乡,早点没在城里吃,而是早晨先开车出城,沿晨雾缭绕的新汴河北堤东行,过梅庵子,再沿清凌凌的引河河堤北行,至马梨园,过濉河,一路饱览淮北大平原因正在成熟的小麦而丰满臃肿的乡村风光,到符离集镇外路口一家干净的早点店,喝Sa汤,吃油酥烧饼。
宿城还有一种早点叫油茶。油茶是一种很浓的汤,用花生米、海带丝、千张丝等做成,香喷喷,浓厚厚,十分好喝。油茶做好后,盛在一种茶壶状的容器里,不过比普通的茶壶,这个容器要大上十倍、二十倍。容器的外面,用棉布包得严严实实,这样可以保暖,特别是冬天,几个小时过去,里面的油茶还是滚烫的。顾客来了,师傅一手端碗,放在“茶壶嘴”下,一手握“茶壶”把,往上一抬,一碗油茶就倒满了。
宿州的羊肉汤、牛肉汤、羊杂汤和整个淮北地区一样,味美无比。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年我和董静骑自行车到大店镇去,返回的路上,饥渴难耐。正饿得头昏眼花时,眼见路边现出一家羊肉汤馆,慌忙下车进去,要了两大碗羊肉汤,洒上胡椒面,浇上老陈醋,又要了一盘白面大馒头,桌上还有生大蒜,饱餐一顿。那真叫个爽!令人难忘!
作者简介
许辉 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散文委员会委员,茅盾文学奖评委,安徽省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夏天的公事》、《人种》等,长篇小说《王》、《尘世》等,散文集《和自己的心情单独在一起》、《又见炊烟》等。作品多次获国内文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