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海绵城市”让城市学会“呼吸”
中安在线讯 据池州新闻网报道,2015年3月,池州市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工作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5年政府直接投资工程项目55个,总投资14.32亿元。已完工项目11个,正在实施项目29个,正在进行招标的项目9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6个。2015年已完成投资6.5亿元(不含房地产项目),其中:中央资金0.8亿元,地方财政资金5.2亿元,社会资本投入0.5亿元。确定池州一中、三台山公园、齐山大道、南湖沟黑臭水体整治等工程作为海绵城市首批示范项目,目前均已开工建设。
今年,池州市将强力推进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所有新建区域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老城区以解决城市内涝、黑臭水体治理及雨水收集利用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利用,加快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标准。加强供水管网漏损管控,加快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深化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推进城市步行、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加强公共停车场建设,合理布局建设城市公共停车场、立体车库和充电桩设施。
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确定海绵城市制度管控体系、规划体系、投融资体系等三大类共“61+1”项内容,已完成其中的36项内容,启动25项内容,管控体系的建立任务已分解落实到各部门,1项审计制度正在制定。创新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有效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
进一步强化海绵城市技术支撑。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了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技术总咨询服务单位,负责对海绵城市前期顶层系统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施工配合、竣工验收、监测评估、PPP项目技术咨询共10个方面的全过程技术咨询,在3年服务期内对海绵城市建设成效进行总体把关。通过科学评估整体的“经济账、生态账、政治账”,建立清晰、科学的海绵城市顶层系统建设方案。编制完成《池州市海绵城市项目建设落地方案》,对建筑小区与公建、城市道路、公园、市政管网系统与城市积水点、黑臭水体进行了全面梳理,确定各分地块的雨水控制目标。
此外,充分利用已实施的PPP项目创新融资渠道。2016年池州市计划安排海绵城市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43个,投资约15.1亿元。海绵城市PPP项目打捆了25个项目,投资约44.3亿元,包括滨江棚户区天堂湖新区基础设施PPP项目、水环境PPP项目、停车场PPP项目;排水PPP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约5.88亿元。
【短评】
“逢雨看海”、“水漫街巷”,是当前众多城市面临的窘况,池州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已在城市水环境、园林绿地、道路交通建设等方面取得进展。近年来,池州市在城市建设中转变发展思路,坚持可持续发展,着重于内涵式建设,通过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海绵城市”,就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是城镇化的核心,理应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到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目前,池州市已编制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方向已经明确,关键在落实。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城市规划、设计、建设领域的一次思维创新。它既需要硬件设施,也需要民众的软件思维。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建设合力。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水在城市中自然循环,充分发挥出生态效益,推进生态文明前行步伐,努力打造全国中小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典范。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邓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