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农民增收致富念活“特色经”

26.08.2014  17:15

  8月下旬,位于无为县刘渡镇的长江螃蟹交易大市场内,尽管距离螃蟹上市旺季仍有一段时间,但市场电商部的范伟光和他的小伙伴们,已经在为打响今年的网上销售大战而提前忙碌。

  随着进入收获的季节,芜湖许多思路广、点子活的龙头大户或协会组织,通过“触网”销售、技术傍身、品牌增值等多种方式挖潜增效,念活“特色经”助农民增产增收。

   “线上”“线下”销售忙

  去年8月份投入运营的无为县长江螃蟹交易大市场,拥有172套标准化商铺,去年一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在依托水产合作社减少中间周转环节、打造“蟹农+客商”销售新模式的同时,大市场还主动谋划电商销售,从“线下”向“线上”延伸。

  “去年我们实现网上销售额200万元,最忙的时候一天就要发单500多张。今年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增设网点32个,预计通过网上平台能使全年螃蟹交易量增加60%以上。”范伟光表示,电商平台已逐渐成为无为县螃蟹交易大市场最重要的销售平台之一。无为的螃蟹不仅通过线上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还走出海外,受到韩国、台湾等地市场欢迎。

  如今点击淘宝、天猫等互联网平台,带着“芜湖标签”的特色农产品屡见不鲜,茶叶、瓜子、水产、花生、禽畜等一应俱全,以“三只松鼠”为代表的部分品牌还在同类产品销量中遥遥领先。据了解,今年芜湖市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提出打造“网上美好乡村”,计划建成100个“淘宝村”,树立50个农产品网上品牌,通过“触网”销售,让更多过去藏身江城“山野深处”的优质土特产品走向广阔市场,帮助农民开拓增收新渠道。

   技术傍身增优势

  眼下正值水稻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位于开城镇的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内,多名技术人员正深入田间驻点巡视,开展穗期的病害防治工作。示范片改变了过去农民种植水稻的撒直播低水平种植方式,全部采取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高产攻关片的单产目标在800公斤/亩以上。

  作为新技术试验、展示和推广的“试验田”,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只是开城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的四大建设内容之一。按照规划设计,未来建成后的综合示范区将拥有科技服务、粮食生产示范、河沟水产养殖、沿河湿地休闲等六大功能区,成为集农业生产、生态观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技术增值还带来了“聚资引智”的良性循环。青年农民企业家张李桃投入300多万元,在示范区新建了育秧工厂3座、单栋大棚2万平方米。省级农业轻简育苗项目也将在这里新建智能温室,大棚喷、滴灌信息控制中心和物联网联络中心等。

  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优势,已成为芜湖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之一。根据市农委资料显示,目前全市正开展首批地方特色农作物高效种植与开发试验示范项目建设。各县区初步申报的项目中,经过专家审核,已筛选出无为县席草高产栽培集成技术试验示范、南陵县莼菜高效种植试验示范、繁昌县长枣优良种苗繁育技术示范等11个首批实施项目。

   培育品牌提“身价”

  走进安徽中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车间,标准化的4条生产线依次排开,目前已全部调试完毕,10月份即可投入试生产。预计正式投产后,每年可加工罗非鱼、银鱼、方头鱼、鱿鱼等各类水产品3万吨。

  “过去我们一直以加工出口产品为主,今年开始实施转型,大力开拓鱼丸、虾片等国内市场。”企业负责人表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打响品牌知名度至关重要。“我们一方面坚持提供绿色安全的产品,一方面同国内知名企业洽谈合作,希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身价。”

  近年来,一批不断壮大的农产品品牌,推动芜湖市特色农业风生水起。目前,芜湖市拥有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269家,其中省级55家,国家级3家。初步形成了七大特色产业体系,拥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一是以同福碗粥、益海嘉里、瑞丰食品等为代表的特色粮油加工,规模和工艺均走在全省前列;二是以安徽安可福、露仙调味、芜湖新欣等为代表的果蔬加工,加工出口销量占全省的60%;三是以小龙海特种水产、惠民实业、界明养殖等为代表的水产养殖;四是以安徽溜溜果园、“三只松鼠”等为引领的休闲食品加工;五是以安徽蜜之源、芜湖蜂联等为主的蜂产品加工,去年出口1万多吨,创汇3000万美元,占全国1/10;六是以芜湖双汇、芜湖乐泉等为主导的肉制品加工;七是以芜湖南翔羽绒、无为东隆羽绒、安徽文翔羽绒等为主的羽绒加工。

  “虽然芜湖农产品品牌较多,品牌意识也渐渐深入人心,但依然缺少叫起来响当当的全国知名品牌。”农业部门人士告诉记者,未来芜湖市将继续强化品牌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名牌产品,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开展认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不断提高品牌附加值。(芜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