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准确把握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若干辩证关系
准确把握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若干辩证关系
安徽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于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2017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明确提出,气象工作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气象有效供给。因此,我们在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也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去认识把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其中至少应当重点把握好三个辩证关系。
首先,要准确把握供给与需求的辩证关系。当前,我国气象服务需求侧发生根本变化,传统供给结构难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供给侧与需求侧不适应的矛盾较突出。同时,气象服务需求不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社会对气象服务业认知不高,尤其是农村地区对气象服务需求、要求不多、不高,更需适当扩大气象服务需求,为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动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必须准确把握气象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思想认识上,要坚决打破以生产为核心的旧思维,建立以需求为牵引的新思维,通过不断丰富感知方式、渠道,广泛了解、深入研究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发挥部门主体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深度参与气象服务创新、创业。在落实行动上,要坚持在去库存、去产能的基础上,推动气象服务转型升级。坚持用户至上理念,依据气象服务效益评判标准,优化气象服务产品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改进和创新气象服务产品生产方式,推动更多的气象服务“产品”转化为“商品”,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从根本上提升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要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市场在气象服务中的定位不清、各方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气象服务主要由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承担,政府主导作用有限,服务供给主体单一,服务市场有待培育,气象服务活力不够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气象服务政府主导、部门主体与市场开放的辩证关系,保持战略定力,加快推进气象服务规模化、现代化、社会化发展。在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善于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参与的“加法”,建立有利于多元提供主体参与气象服务、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法规标准,建立健全与市场配置资源和主体多元化供给趋势相适应的现代气象服务运行管理制度体系,推行实施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制度,提高气象服务管理法治化水平。在气象事业单位层面,应进一步统筹气象部门资源,利用市场机制推动专业气象服务规模、集约发展,推动国有气象服务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增强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层面,应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气象服务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培育扶持气象服务市场主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社会资本组建气象服务企业和非营利性气象服务机构,让更多的市场主体成为供给侧,逐步实现气象服务整体产业化运行。
最后,要准确把握城市与农村的辩证关系。气象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服务产品是城乡经济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资源,准确把握城市与农村的辩证关系,有利于提升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保障城乡协调发展。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智慧气象,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发展智慧气象,最根本的就是要为城市和农村提供普惠的气象服务。因此,要统筹兼顾城市和农村,将其纳入城乡一体化整体布局,推进智慧气象融入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发展,加快构建智慧型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发展智慧气象,城市和农村也各有不同,各有侧重。在城市层面,应主动融入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及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气候适应性城市的发展,针对城市交通运行、雾霾治理、内涝治理等“城市病”问题,将防御极端气象灾害、化解气候风险、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城市合理规划建设作为城市气象服务的重中之重,最终实现趋利弊害。在农村层面,应主动融入农业现代化战略以及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智慧农业等,针对农村易发频发的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气象灾害以及保障粮食安全、脱贫攻坚的需求,加强基于影响的早期预警、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等工作,同时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规划,减少气候对农业的不利影响,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 (转自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