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民生清单”落实得咋样?
财政资金保障
目标
我省确定的2016年33项民生工程,全年计划投入825.5亿元,同比增长13.6%。
【成效】截至11月底,全省今年累计拨付民生工程资金823.8亿元,拨付进度达99.8%,超序时进度8.13个百分点,超过去年同期0.23个百分点。前11个月,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等7个项目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他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百姓心声】对宣州区洪林镇东华山村村民肖齐宏来说,今年生活上最大变化就是住进了福利院。 “身体有残疾自己照顾不好自己,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很暖心。 ”肖齐宏说,现在,五保供养补贴让他每个季度都有一千多元的固定收入,吃喝拉撒都有人照顾,再也不用为日常生活发愁了。
【权威访谈】省财政厅民生办主任姜毅:
财政资金及时拨付,有力保障了全省33项民生工程顺利推进。无论是工程类、补助类,还是参保参合类,与往年相比,民生工程实施均进一步提速提效。
省财政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调整支出结构,确保财政预算资金刚性到位,鼓励引导多元投入,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筹资机制,为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全力做好资金保障。
对工程类民生工程项目,我省注重推动建后管养长效化,在逐项制定民生工程实施办法时同步考虑管养措施,确保民生工程长期发挥实效。今年对新增的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乡镇改水改厕、农村垃圾处理等项目实施办法中明确了管养要求;发挥财政撬动作用,推动社会和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共享。
农村道路畅通工程
目标
从2016年起,用3年时间,在安徽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 3年建设规模7万多公里,今年开工建设3.8万公里,确保完成3.4万公里。
【成效】据省公路局最新统计,截至11月底,全省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已实施39299.34公里,开工率115.24%,已完工34478.28公里,完工率101.28%;累计完成投资230亿元,超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百姓心声】“从我们村经过的古狮路,在今年的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中被拓宽成双向两车道三级公路。古狮路长13公里,过去路面狭窄,坑坑洼洼,经常堵车。2009年,原来的土路变成了砂石路,路畅了,做生意的人也多了,村里的人均收入一下子提高了600多元,现在要铺成又宽又平的柏油路,估计人均收入会提高千元左右。路每修一次,老百姓的钱包就鼓一次,真是实打实的便民路、致富路。”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新珠村刘宏俊说。
【权威访谈】省公路局副局长胡文友:
打通农村公路交通“毛细血管”,是当前全省公路建设的一大重点任务。未来我省将加快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进度,2017年6月底,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县级畅通工程全部完工,12月底乡级畅通工程全部完工,进而为在2018年全面完成农村道路工程建设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大规模的建设呼唤着更健全的管理养护体制,我省将进一步落实县级人民政府对辖区农村公路建、管、养的主体责任,确定“省市补助、以县为主”的投资体制,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管理体制,逐步加大财政资金投资力度,切实发挥政府投资主渠道作用,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危房改造
目标
今年年初,全省确定1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通过重建、修缮加固形式,对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开展危房改造。
【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实际完成10.6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5万户、占61.3%,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普查,对全省21.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农户档案,并录入全国农村危房信息系统。在实施过程中,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优先位置。
【百姓心声】今年78岁的崔明玉老人家住庐江县冶父山镇梁岗村,老两口体弱多病,政府为他们办了低保,今年,又借助危改资金为这对老夫妻盖起了新房。崔明玉老人说:“这个冬天我们老夫妻俩一点都不冷,住着温暖舒适的暖心房,做梦都甜。 ”据了解,庐江县其他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户在12月底之前基本可以乔迁新居,过上欢乐祥和的春节。
【权威访谈】省住建厅村镇处负责人卢立新: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全省严把程序关、质量关、进度关和资金关。今年年初印发《2016农村危房改造信息公开实施方案》,采取村务公开栏、电视、报纸、门户网站等多种形式对危房改造信息进行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程序的通知》,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程序各个环节进一步明确。制定《安徽省农村危房改造“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全省计划完成49.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2万户,确保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全。
农民增收
目标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我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要高于经济增长。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增进农民群众福祉,坚持“多条腿”走路,不断开辟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成效】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21元,增加723.8元,增长8.8%,增幅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44,比上年同期缩小0.01,低于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百姓心声】“今年找我服务的农民增加了不少,经营收入比去年增长两成以上。 ”凤台县凤凰镇绍进机防合作社负责人盛绍进说,这两年粮食多了,价格不理想,但无公害、绿色农产品需求增长快,价格还高。所以很多农民搞稻田养虾、养鸭子,多了养殖收入,同时稻米品质也提高了,销路很好。 “现在农民都要求用低毒安全农药,施有机肥,对合作社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
【权威访谈】省农委农村经营管理处处长李柏霖:
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态势。这既有国家惠农强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强的因素,也与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有关。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省收入分配格局更趋合理,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我省正在研究制定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重点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创业、农村改革赋权、农村社会保障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在挖掘新潜力、拓宽新渠道、培育新动能上下功夫,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新增就业
目标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成效】今年1月至11月,我省城镇新增就业64.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8%,同比增长1.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5%,低于年度控制目标1.25个百分点,城乡就业局势持续稳定。
【百姓心声】今年8月底,一场化解过剩产能岗位对接招聘会在淮北举行。招聘会上,濉溪小伙黄正峰找到了新工作。 “我原先在煤矿上工作,月薪2000多元。后来煤矿分流员工,我就参加了这场招聘会。在招聘会上,我被芜湖一家汽车零配件企业录用,现在在厂里当操作工,月薪翻番。”黄正峰说。
【权威访谈】省人社厅副厅长刘少华:
就业局势的稳定,与积极的就业政策密不可分。今年以来,我省在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的同时,稳妥推进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制定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政策,采取“六个一批”措施,实施就业新起点计划,多渠道、多方式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中职工安置工作;精心实施就业脱贫工程,结合实际创新扶贫措施,制定出台就业脱贫工程实施意见,建立“就业创业脱贫”信息台账,采取多种政策手段精准扶贫。在挖掘就业岗位方面,积极推进就业促进行动,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延伸,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鼓励发展家政、养老、护理等生活性服务业和手工制作等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吸纳更多中低技能劳动者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劳动者就业;加快培育就业新形态,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拓展就业创业新领域;完善重大招商企业用工服务联动机制,深化区域性劳务对接机制,吸纳更多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劳动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就业。
脱贫攻坚
目标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启动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减少贫困人口80万以上。
【成效】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深入推进,今年预计实现1057个贫困村出列、96万贫困人口脱贫。
【百姓心声】萧县官桥镇前百村,这个原本闭塞的贫困山村因为产业“造血”即将摘掉贫困的帽子。村里35个蔬菜大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过段日子香菜就要出售。正在大棚里干活的贫困户马加文告诉记者,村里成立了蔬菜合作社,结合个人和家庭实际情况,他跟合作社签订固定用工协议,每个月能拿到1600元的工资。 “我今年已经申请脱贫了,目前正在按照脱贫程序往下走,想不到像俺这样的残疾人也能很快脱贫。 ”
【权威访谈】省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刘永春:
今年以来,我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动态调整,根据致贫原因,对帮扶措施及时梳理和调整,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各地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光伏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金融扶贫、健康脱贫工程等。目前,各地紧紧围绕与村出列、户脱贫紧密相关的重点工作,倒排工期,实施挂图作战,全面对标年度任务,正在加班加点精准发力。各地对脱贫攻坚进展情况进行年终核实、上报。从目前上报的情况以及督查、检查情况来看,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很有把握。近期,省政府将派出暗访组,对各地上报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弄虚作假、违规操作、搞“数字脱贫”的严肃追责。
农村饮水安全
目标
2016年,全省计划解决149.06万农村居民(其中贫困人口32.9万人)饮水问题,实现232个未通水贫困村和455个部分通水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
【成效】截至12月,全省2016年共实现865个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自来水,解决了328.56万农村居民(其中贫困人口40.27万人)的饮水问题,累计完成投资13.63亿元,占省级计划的216%。
【百姓心声】“村里原饮水工程水池、拦河坝渗漏,来水水量不足,管道漏水严重,只有位置较低的几户人家能用上水,而且水质无法保证,特别是雨季水质更差。 ”岳西县头陀镇梓树村村书记刘会发说:“今年修复拦河坝、水池,对管道进行更新改造和官网延伸,实施农饮工程改造提升,所有用户都安装了水表,现在有130多户通上了自来水,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
【权威访谈】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副处长吴永林:
我省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除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落实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外,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 “十三五”期间,要求各级政府继续加强在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并继续纳入民生工程实施范围,建立严格的考核问责机制。各市、省直管县年度考核评价结果将与项目资金安排、评优评先等挂钩,一旦发现问题,责令其限期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为解决农饮建设资金问题,我省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一方面加大地方财政投入,2016年省级财政安排农饮建设投资4.08亿元,是今年中央投资的3.14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金融贷款,如阜阳市向国开行贷款15亿元,宿州市向国开行贷款10亿元。此外,亳州、淮南等市正在按银行要求办理相关贷款手续。
“民生承诺”重在兑现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引领下,民生这一“指南针”,指向更清晰,行动更有力。岁末之际,追踪和盘点各项民生工程发现,“超前、超额完成”已成主基调。
越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越要坚持民生为本,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经济企稳向好赢得回旋余地、营造良好环境、凝聚民气人心。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坚持实施民生工程,不仅没有因经济运行的数据涨落、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而动摇,而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短板,精准施策,大力攻坚,积小胜为大胜,持续把民生工程向纵深推进,取得了让人民群众更满意、收获感更强的新成效,进而为经济企稳向好积蓄了力量。几年来,我省经济下行的步子慢于全国,企稳的步子先于全国,向好的势头早于全国,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了实处,得益于坚持把民生为本作为最重要的施政纲领。
总的来看,我省仍是发展中省份,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仍是最大的省情。这种不足、不优、不平衡的一个突出体现就是,民生领域仍然存在有待补齐的短板,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百姓生活中还有诸多不便。
改变这种现状,坚持共建共享才是务实可行的路径。一方面,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扩大民生领域投入,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的必然要求,更是对社会预期和信心的一种积极引导,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些“痛点”正在缓解,生活每天都在进步,自然就会不断地从更广阔、更深入的层面上纾怨气、提心气、振民气,广泛激发和调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更要看到,幸福生活是靠勤劳的双手创造的,更高水平的共享必须通过人人共建才能最终实现。随着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一些正在萎缩的行业面临重整和再造的艰巨任务,随之带来的可能就是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变动。与此同时,随着新动能的加速释放,新的创业就业机会也在持续涌现,但模式可能是全新的,要求也会是挑战性的。积极跟上并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尽展个人智慧,释放最大潜能,正是打开更美好生活的正确方式。
“民生承诺”重在兑现,而只有共建才能共享。拥抱时代,做社会进步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协力共建、共同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胡旭 史力 田婷王恺 冯珉 吴量亮 夏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