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快民族地区奔向全面小康的步伐——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也应看到,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现实告诉我们,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只有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集这么多的“区”于一身,既表明了民族地区的独特优势和特色,也充分说明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就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既坚持一定标准,又防止好高骛远,多做打基础、谋长远、见实效的事情,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的发展后劲。
全面小康是全国一盘棋,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既需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加大各方面支持力度;也需要民族地区发挥特殊优势,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不断释放发展潜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民族地区的发展千头万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尤须抓住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抓好了这些重点工作,就能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很关键。在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从而让各族人民切实享受到发展成果。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活跃的背景下,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放任自流等态度,要更加注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从而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我国彝族地区流传一句话:昔日一步跨千年,今朝跑步奔小康。现在,加快发展的号角催人奋进,深化改革的浪潮激荡人心,各族人民携起手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谱写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的美好未来。
《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1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