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南开大学举办

29.11.2016  16:05

图为第十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现场

“就业是促进残疾人融合的最好途径。残疾人也应该有体面的工作,与所有人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刚刚在南开大学闭幕的第十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与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以及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发出的共同心声。 在2016年国际残疾人日即将到来之际,11月26日-27日,以“就业增收与残疾人全面小康”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南开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和国际劳工组织共同主办。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教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张义珍副部长、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天津市政府曹小红副市长、国际劳工组织周海滨先生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负责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5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国际组织、知名企业、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和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代表300余人参与研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张义珍副部长在致辞中指出,做好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工作,不仅关乎千万残疾人的切身利益,也体现了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具体要求,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她提出,坚持政策完善与政策落实同步,解决当下困难与建立长效机制并举,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多渠道促进残疾人的就业增收。一是更加注重就业政策的完善和落实,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更加注重提升残疾人技能水平,提供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就业难、收入低的难题;三是更加注重改进面向残疾人的就业服务,继续与中国残联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集中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帮扶;四是更加注重维护好残疾人的就业权利,通过开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检查等多种检查执法方式,预防和查处各类劳动保障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残疾人平等就业权利。 南开大学龚克校长强调将积极推动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社会政策、文化引领思想观念改变把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一代代传递,通过有效经济政策可持续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天津市曹小红副市长指出,要从政府制定政策、社会关爱意识、用人单位接纳及残疾人本身的意愿和努力等方面共同促进残疾人实现体面劳动。国际劳工组织周海滨先生强调人人享有体面劳动是国际劳工组织的理念和使命,他呼吁政府部门、研究者和民间组织携起手共同促进残疾人就业。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凯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张海迪主席和鲁勇理事长对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表示对于残疾人来说,全面小康不只关乎民生福祉,更关乎平等参与、价值尊严的实现,关乎他们能否在社会中广泛参与、充分融合和全面发展。本次论坛主题是残疾人就业增收问题,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五大发展理念”相一致,又与即将到来的今年国际残疾人日主题“为我们期望的未来实现17项目标”高度契合,是实践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关于“消除贫困和获得体面工作”愿景的具体行动。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残疾人工作者一起用力,共同探讨“十三五”时期扩大残疾人就业及助推残疾人实现全面小康,向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具有真知灼见、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建议,共同推动残疾人“平等、融合、共享”理想的实现。 本届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组织部长杜鹏教授、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教授、吉林大学副校长李凡教授及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经教授就“高校在残疾人就业中的责任”展开高峰对话,各位校领导普遍认为,高校理应成为培养残疾人才、引领消除障碍、促进融合潮流和依法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表率。 本届论坛还设置了“沟通面对面”环节,邀请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残疾人组织、残疾人服务机构和跨国企业、国有企业及残疾人代表共同探讨残疾人就业过程中的经验、挑战及展望,一致呼吁政府、市场主体、社会和公众要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融合并提供合理便利。 论坛还将针对“残疾人就业模式创新”、“残疾人就业支持及权益保障”、“农村残疾人扶贫增收”安排了5个分论坛进行充分研讨。本次论坛还设立了“研究生助残及包容性发展”分论坛,展示青年学子推动融合的责任和研究残疾人问题的成果。 与会专家学者和残疾人工作者普遍认为,消除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各种障碍仍需付出巨大努力;就业是残疾人最好和最终的融合,但也是最难的融合;残疾人社会融合应从娃娃抓起;政府、高校和社会都要在就业保护、就业促进、就业服务和能力提升等方面承担起责任。     来源:中国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