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新突破
日前,为大力推进乡村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歙县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在教师编制、聘任、待遇、规划、荣誉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歙县教育局打破传统思路,针对难点精准发力,大胆改革,取得新突破。
定点补充,本土育教。 歙县地处皖南山区,学校点多面广,最远的农村中心学校距离县城100公里以上。有的农村教学点距离中心校20公里以上,交通不便,工作和生活环境单一,新招聘教师下不去、留不住。2016年,歙县首次为所属璜田、岔口、大谷运等5所特别偏远的农村学校定向招聘当地户籍编外教师12名,签订6年最低服务期,在工资、绩效、乡镇补贴、进修学习等方面享受编内教师同等待遇。这些土生土长的教师在当地生活习惯,人脉熟悉,特有的乡土情结促使这些教师对工作更具责任感。实践证明,这些教师被派到教学点任教,工作安心。
集团办学,优势辐射。 近年来,歙县城区周边农村学校受到交通便利、城区教育质量优势明显等因素的冲击,陷入生源下降、校舍富余、队伍松散的尴尬局面。为改变这种局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歙县确立“师资共享、优势互动”原则,2016年秋季开学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从城区的歙县新安中学、歙县长青中学选派骨干教师到城郊的歙县潭渡中学任教,任教年限为一届(3年)。消息一出,当地学生涌向城区的转学潮明显降温,歙县潭渡中学七年级报名情况突破预期。在城区学校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敬业的工作态度带动下,歙县潭渡中学教学氛围明显改善,七年级首次中考创该校初中部20年来最好成绩。这所沉寂了多年的农村学校瞬间迸发出新的办学活力,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城区优质教育向农村学校的辐射作用凸显。
驻点帮教,校际互助。 为逐步缩小农村校际之间师资差距,歙县教研室依托县、片、校三级教研网络,改变以往“送教下乡”活动“互相点赞、人走课忘”的不足,综合分析全县学校各学科质量监测结果,在学期中指定具有优势学科的2所城区学校和3所农村学校作为接收单位开展驻点交流活动,同时按期派出13所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到这些单位驻点学习。每期驻点学习,规定时间为一周。期间,歙县教研室要求,派驻学习的教师务必遵守驻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每天随班听课,撰写工作日记;上一堂公开课,在驻点学校教师辅导、评点后就同一课题再上改进课;学习结束后由驻点学校进行评价,最后回原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分享和研讨。此项举措极大丰富教育精准帮扶工作内涵,实现了学校和教师在教学方法、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的优势互补,促进了农村薄弱学校办学质量提高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侯艳 特约通讯员:柯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