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贯彻落实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 建设高水平大学
(2014年7月8日)
同志们:
我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自5月中旬启动以来,历时两个月的时间,今天就要结束了。
下面,我就培训班的总体情况做一个简要总结,并着重就我校贯彻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深化改革讲几点意见。
校第七次党代会闭幕不久,校党委就决定举办这样一个培训班,将全校处级干部、校本部和南校区党支部书记、辅导员作为培训对象,根据培训内容和实际工作需要,部分培训专题将对象扩大到教授、教研室主任、科级干部等。通过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为实现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宏伟目标奠定思想基础。培训班内容丰富,之前,在学员自学的基础上,共安排了7个专题辅导,集中收看了省委书记张宝顺的重要讲话,学员各自收看了教育部长袁贵仁的讲话录像,集中聆听了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关于《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专题报告、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徐恒秋关于《食品药品监管的机遇、挑战与展望》的专题报告,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刘苹关于《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本形势和工作任务》的专题报告,省委组织部副厅级组织员、干部综合处处长朱潜关于中央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专题辅导,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裴德海关于《习近平系列讲话解读》专题报告等。上周,培训班以各二级党组织为单位,分别召开座谈会,围绕学习培训内容,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进行讨论交流,校领导分别参加了部分联系单位的座谈。刚才,5位同志分别代表不同方面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以上这些报告、辅导和座谈、交流,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供了很多启发和启示;对于我们进一步领会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正确研判形势、全面把握机遇、加快科学发展,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有着很强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培训班时间跨度较长,绝大多数学员能够珍惜学习培训机会,克服困难,积极投入其中;大家自觉遵守培训班纪律,服从培训班的安排,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可以这样说,通过两个月时间的系统学习,我们的灵魂又得到了一次洗礼,我们的思想又得到一次解放,我们的信心又得到一次增强。
当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长期地不断地去学习领会,不断地深化理解把握、不断地持久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特别是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对我校全面深化改革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我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民望所归,是大势所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世纪之初的1000美元上升到目前的6000美元以上,社会开始由生存型消费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更好服务国家社会的愿望愈加迫切,也更为多样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也告诉我们,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
深化我校各领域改革是建设高水平大学所需,是形势所迫。纵观当前形势,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寄予了新的期待。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高校之间激烈竞争的压力,2014年,我校即将进入到部委省共建高校的行列中,同期进入部委省共建的医学院校还有7所,综观我校与同期进入部委省行列的学校相比,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研水平、教学研究等方面差距较大。我们必须树立更高的标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深化改革,奋起直追,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校第七次党代会上,我们为了呼应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我们的构筑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大担当,培育百千万良医的大责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大情怀的“安医大之梦”。
“安医大之梦”不仅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历代安医大人的生生不息的奋力追寻,是每一个安医大人自己的梦。
我们必须要有“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大担当”。这是一代代安医大人秉承先贤的办学传统,不坠其志,不懈努力,始终以对祖国的大爱精神和与民族进步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始终以科学的态度,在高等教育的革新中主动探索,勇于担当,以实现民族复兴梦想为己任,追寻学校的发展之梦。这种“大担当”,是几代安医大人的历史重托,是适应新的形势,直面师生和社会的期待,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它展现了安医大人的社会担当和政治担当。我们必须要有“培育百千万良医的大责任”。提高教育质量,培育百千万良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尤其在发展中的省份,我们是省属重点医科大学,承载着安徽人民对健康福祉的期望,对江淮大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贡献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造就良医,既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我们必须要有“服务人民群众的大情怀”。为医之要,莫过助人民之健康。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办好附属医院,把它作为培育良医的重要阵地,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办好附属医院,必须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特色专科和优势专科。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和辐射半径,巩固服务安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龙头地位。此外,一批批带着服务人民情怀的安医大学子分赴江淮大地,造福人民群众。我们要在主动服务中赢得区域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服务人民群众既是我们的用武之地,也是我们应有“情怀”。
在提出“安医大之梦”的同时,我们为了呼应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提出了我们自己的“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即,到建校一百年时,把我校建设成为走在同类高校前列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到内迁一百年时,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医科大学。
上世纪20年代之初,一批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智者在上海组建中国共产党,并自此开始带领中国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为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救亡图存,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驰骋疆场。其后不久,1926年,我们的先贤也怀抱“医学救国”的宏伟理想和爱国情怀,扶桑归来创办东南医学院,他们把“强身”强国写进创办宣言,寄托了匡世强国的民族梦想。1949年,共和国初建,百废待举。东南医学院又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内地,内迁安徽,积极投身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共和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同时,我校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可以说,我们学校的创办、辗转和发展,始终和党同呼吸,同人民共命运,与国家同发展,尽享天时地利人和。所以,2021建党100年、2049建国100年,这两个时间点,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喜庆节点,也正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兴奋节点。为了这两个兴奋节点,我们理所当然地要有令人振奋的、引人向上的奋斗目标。因此,我们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不仅振奋人心,引人向上,而且是有着内在逻辑的,既有中短期的,又有长远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奋斗,都是能够实现的。
诚然,梦也好、目标也好,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任务也好,都不会成为天上掉下的馅饼。要想让梦成真,要想将目标变成现实,要想使任务得以完成,我们必有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机遇和挑战同在。学校现有的办学实力与高水平医科大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等硬实力上,更深刻地体现在办学理念、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等软实力上,这些是我们前进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和障碍。同时我们也看到,高校间竞争日趋激烈,争创高水平大学的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因此,改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抢抓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改革,以更高的标准,才能迈开更大的前进步伐!
二、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我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
1、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造就良医”这个导向。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改革之魂。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字里行间深深寄托着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进程中,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赋予了“立德树人”以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全新的时代特征,意义非常深远。我们把“立德树人,造就良医” 作为我校办学的根本任务,它既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也十分符合我们的办学实际。我校第七次党代会,也贯穿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今后我们的所有改革,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造就良医”的基本导向,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和帮助大学生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端正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砥砺品德陶冶情操、激发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
坚持“立德树人、造就良医”基本导向,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正在实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正是体现了这个精神,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造就良医”基本导向,必须积极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为此,我们正在推行教学改革,“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临床”,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双百大赛”,鼓励青年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营造促进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2、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抓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改革目标,明确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为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攻坚方向。
校第七次党代会针对今后5年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四个紧紧围绕”的发展要求,第一个就是要“紧紧围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无庸讳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特别是临床教学质量,从最近两次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来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发展之基。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2012年,教育部在其提高质量三十条中明确提出,要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强调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对我们学校来说,就是要继续夯实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和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学校正在积极探索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体系两项改革为突破,健全卓越人才培养机制。
培养模式的改革,我想,一是要弄清“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二是要弄清“怎样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和我们的办学定位紧密相关,我想还是要围绕“造就良医”来改革设计我们的培养模式。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其实质就是要为“怎样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做好制度设计。学校将大力推进临床医学院校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融合。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分类培养、通专结合、优化实践、注重个性的应用型“卓越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办好卓越医学人才“整合课程班”。学校还将探索实施“小学期制”,建立“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通过深化改革,优化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评定体系。推进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要求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将积极推进二级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课程平台、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医学生综合技能学习培训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实验教学“集中建设、中心管理、全校共享”。为了搞好这两项改革,近期教学主管部门清理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化的制度,有些制度还将陆续出台。这些制度,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立足改革创新。希望相关教学单位认真学习贯彻。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实现教师发展能力建设为关键,建设一支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需要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今后,学校将大力推进“1234人才工程”。即引进和培养10名左右在海内外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20名具有竞争国家级人才梯队学术实力的中青年骨干;继续实施百名博士后培养计划、百名师资海外攻读博士学位计划、百名教师海外研修访学计划;实施四百名教师、管理、技术服务骨干能力提升计划。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布局,加快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部门协同机制,在全校上下形成人才工作合力,打造一支技术精良、品德高尚、社会认可的“名师、名医”队伍。大力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建设,实施教师教学全员质量考核。
3、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三个进一步解放”这个核心。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三个进一步解放”,即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校第七次党代会也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内部治理体系,积极构建有利于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学校活力,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注入不竭动力。
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前提,是总开关和原动力。解放和增强学校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质上就是围绕以人为本,解放和发展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创业活力。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解放思想要从观念更新开始,要落实到制度的具体调整上。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中,我们要清醒认识学校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要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清醒认识当前学校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清醒认识学校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不为传统模式所局限。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开拓创新,求新思变。解放思想不是空谈,关键是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要着力在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陈旧观念上下功夫;着力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着力在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问题上下功夫。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办学定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部分党员干部出于对学校发展的关怀,提出了不少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指出近些年来的“重科研轻教学”、“重医疗轻教学”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首先我们要明确大学是干什么的,大学的四个基本功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培养学生、为了育人,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不清楚。大学不是研究院,大学的附属医院不是普通的医院。洪堡认为,只有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培养好的思维方式和高尚的品格。同样,只有将医疗与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在临床实践中砥砺德行、掌握技能,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因此,安医大无论是前期的教师还是后期的临床医师,无论是从事教学、科研还是医疗工作,培养学生、造就良医都是我们神圣的责任、追求的最终目标。
在办培训班期间,我读了资深媒体人桂克全《解密华西》一书,以石应康为代表的华西人,敢为人先,用近20的时间使华西医院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综合性临床学院,得到医界同仁的高度肯定。华西医院的成功,实际上就是内部管理和运营创新所取得的成果。20年前,他们思想先行,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建章立制,开展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激发了内部活力,调动了各方面积极因素。这本书里既有当前我们要推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亚专科建设、后勤改革、全成本核算、绩效考核,又有如何加强学科建设,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教科书。我请学校宣传部给我们每个附属医院的书记、院长各送一本《解密华西》,请他们认真研读华西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我校各附属医院改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两个地方,一个是石应康坚持20年要求他的副院长及中层干部的六条标准:(1)乐意从行政化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2)崇尚实干,摒弃指手画脚的官僚作风;(3)认可以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观,没有好的结果,过程再好也是零;(4)愿意牺牲医疗业务,一心扑到管理上;(5)革除强权,乐于向下授权;(6)思维开放,视野开阔。二是石应康卸任时谈到华西医院未来道路的要领时说:一要团结、二要梦想、三要创新。我想对安医大来说,增加一条:一要团结、二要梦想、三要实干、四要创新。我们的大学、我们的附属医院未来的发展,难道不需要这“四要”吗?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高度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关心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千方百计地调动广大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科研积极性,医疗服务积极性,特别是深化改革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促进教学、科研、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育人质量的不断提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学校对社会的贡献度和美誉度。我们不仅要调动前期的基础学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通过调整相关政策和措施,创造良好条件,真正让他们能够做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我们还要调动后期的临床学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通过调整相关政策和措施,创造良好条件,在安徽医科大学这个大家庭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师意识”,增强他们的“教学责任感”,激励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临床教学。
解放和增强学校活力,一是要解放和增强人的活力,就是要使让全校的教学、科研、医疗、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活力竞相迸发,鼓励人人出彩,让一切创造教育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收入分配、晋级晋升、资源配置、继续教育、岗位流动等各方面形成公平竞争、公正合理的生态环境。二是解放和增强民生活力,就是下大力气关心师生员工的福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活力源泉。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需要通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激发社会活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全社会创造的能量充分释放。三是要解放和增强制度活力。各种制度都是用来约束人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优势之一。制定一批更加公平正义、充满和谐,具有勃勃生机、巨大活力的制度,真正彰显制度的优势,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进一步凝聚全校师生员工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
我国改革开放36年的经验表明,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上下左右通力合作、紧密配合,都是群众广泛参与、集体同心攻坚的结果。我们要把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必须科学分析、深刻认识当前体制机制积弊,尽快克服改革动力不足、缺乏有效措施手段、不敢或不愿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在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中凝聚起改革的高度共识,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开拓创新意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培养、考核、管理和监督的科学机制。选优配强二级单位的领导班子,提高各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建立党代会常任制,健全保障党代表发挥作用的相关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发展环境。
确保师生员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按照中央的要求,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综合改革重大政策举措,一定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学校相关重大改革,除完善专家咨询机制、注重配套措施到位等环节外,更重要的是从制度层面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重大改革在实施前要进行审查和评估,根据需要向全体师生员工公开征求意见;在实施中要加强检查监督和定期评估,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及动态调整,避免产生大的偏差,加强监督,确保师生员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行使顺畅,为重大改革付诸实施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不断完善上下联动、各方协同创新的改革推进机制。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避免改革的碎片化是我们需要直面的问题。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都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在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会有一定的职能交叉和需要协调的关系。围绕校第七次党代会制定的近期各项重点任务,相关部门要站在学校层面制定出指导性意见,注意加强部门、单位之间的政策协调,逐项提出改革清单。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改革方案,落实学校的重大改革任务,体现全校的改革特征,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继续坚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改革路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基本校情、院情,坚持全校一盘棋,但决不能“一刀切”。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都总结了“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的改革重要经验,我们要沿着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改革路径,按照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形成新的改革方案,加强统筹,多措并举,以点带面,扎实推进。
四、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总要求,积极推进学校重点领域的几项改革
一是 应设有专门的教学管理处、室,并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教学管理干部;着力构建治理体系。以《安徽医科大学章程》制定为抓手,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带动学校各项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咨询、决策、执行、监督运行机制,成立校务委员会。健全学术组织,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管理机制改革。建立责任明确、权责相应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扩大学院人事、财务和资产等方面管理的自主权,建立教授委员会,增强学院的主体责任和办学能力。
二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和全员聘用制度为重点,科学合理设置各类岗位的职数和结构比例,建立健全合理的用人机制。积极探索教学科研岗位的分类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在完成基本工作量的前提下,侧重个性发展。建立与岗位聘用相适应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考核的评价激励作用。完善校内绩效分配机制,在绩效分配中引入岗位聘期任务指标,按任务完成情况分配绩效奖励。
三是整合资源搭建新的平台。整合学校病理教研室和各直属附属医院病理科资源,建立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中心,打造品牌学科,为培育合格的医学人才、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奠定基础。病理学教研室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生的专业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样,病理科又是医院手术活检明确诊断的重要依据,在医院临床治疗中必不可少。长期以来,病理的老师既承担临床工作,又承担教学工作,教学与临床结合,相得益彰。但是随着学生数的增多、临床工作量增大,矛盾出现,既不能满足临床,又不能满足教学,学科建设受到明显影响。因此要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拟成立的临床病理中心为独立内设机构,承担教学、科研与学科发展任务,同时与各附院签署临床病理诊断服务协议,统筹管理各附属医院病理科和学校病理教研室的人力资源、设施设备,给予一定自主权。另外,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整合各附属医院的医疗资源,发挥医疗集团的优势,采用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拓展临床医疗的资源,这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
四是着力夯实校科技平台支撑体系。学校科技支撑平台是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当下我校科学研究体量已进入发展中的平台期,要想实现学校科技的健康、持续发展,建好科技平台支撑体系至关重要。要做好校科技平台支撑体系顶层设计。促进实体平台建设和平台建设项目同步推进,筹建好位于教学实验综合楼内的校中心实验室,新建学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公共平台、公共实验技术平台、中青年科技人员基础实验室平台。健全科技平台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做好校大型科研仪器和共性实验技术管理平台试点,总结经验,及时在全校推开,鼓励开放、联合,加快推进学校科技资源的共享水平;建立健全大型科技平台开放和科技产出相结合的绩效考核体系,在考核的基础上引导资源配置和调整;建立健全校科技平台建设保障机制,包括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机制、科技平台共享有偿服务激励机制、科技平台维保和建设资金投放机制等。
五是推动附属医院临床学院管理体制改革。依托各直属附属医院建立临床学院,促进临床学院和附属医院的实质性融合。理顺临床医学专业管理体制,明确临床专业建设主体和管理责任,优化临床医学专业办学资源,切实发挥附属医院“育人和服务”两大功能,深化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强化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学责任,明确临床学院管理模式和权责。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着力加强临床学院的内涵建设,促进各直属附院的教学、科研、医疗和学生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建立“一校多区”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构建多校区协同发展各具特色的空间布局。
1992年,原国家教委、卫生部等在《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中,就已经明确提出,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是学校的组成部分。承担临床教学是附属医院的基本任务之一。直属附院是安徽医科大学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把教学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保障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直属附院的医务人员,是安徽医科大学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对教学特别是临床教学要有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还提出,附属医院一般应实行系、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我们正在推进的临床学院制改革,也就是按照这个要求来做。
同志们,事业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创新永无穷期,让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振奋精神,凝心聚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工作,坚持不懈,为实现学校第七次党代会制定的宏伟目标,开创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为服务美好安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