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系列报道之五:宣城信息工程学校强力推进 建设高水平数字校园
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在系统调研、严格论证、科学规划基础上,经过两年的建设,建成了万兆到楼宇、千兆到桌面的有线网络和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搭建了可靠、安全、先进的云计算平台,集成了包含41个子系统的“三化”应用平台,建设开发了150G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科学管理,为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明确工作目标,细化项目内容
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以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为原则,建设科学合理的网络基础、校园硬件支撑平台、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应用平台,满足学校管理、教学和个性化服务需求,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信息化,并能为社区教育提供有效支持。
建设主要内容是:(1)基础平台建设。升级校园基础网络,搭建裸容量达50T的云计算平台,为学校、企业、社区提供一流的资源管理平台、办公应用平台、高效计算平台、稳健存储平台。(2)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建设。优化门户网站,拓展教务管理平台功能模块,丰富网上教学平台资源,通过统一身份认证整合校园一卡通、学生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教材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社区学习平台及其他应用平台。(3)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以共建、自建、购买的方式建设教学资源,分类入库,统一管理。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序号 | 建设内容 | 预期目标 |
1 | 基础管理平台 | 含统一数据结构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和数据共享系统。整个平台遵循国内外相关标准,如SCORM 、CELTS等,开放接口,以确保平台未来对新应用系统的主动与被动连接。 |
2 | 门户和站群管理平台 | 含门户前台管理系统、站群后台管理系统。门户和站群管理平台是数字化校园中各应用系统整合和部署的统一信息平台。 |
3 | 教务管理平台 | 含智能排课系统、课表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教学科研管理系统、教师考核管理系统、教学测评系统、教材管理系统、考试报名系统等。 |
4 | 行政办公综合管理平台 | 含内网公告系统、内部通讯系统、公文管理系统、个人档案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会议管理系统、问卷调查系统等。 |
5 | 学生管理平台 | 学生管理平台完整的呈现从学生入学到学校开始,到学生在校期间所有的信息,直至学生实习、毕业、就业的全流程管理。 包括迎新生系统、学生业务系统、学工管理系统、学生学业系统、实习管理系统、离校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等。 |
6 | 资源管理平台 | 资源管理平台集中管理各种形态的课程资源,包括媒体素材(文本、视频、音频、图形、动画等)、优秀论文、测验试题、典型案例、文献资料等等。 包括学校文库系统、教师电子备课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资源和试卷制作系统等。 |
7 | 人人通应用平台 | 实现三大交互策略:能在一个平台内,实现互联系下的三种主要沟通方式“邮件、即时通讯、媒体发布”;分组策略:可以实现任意形式的分组策略,如按班级、年级、学习兴趣小组、校内集体活动自定义教学小组等;在线应用:提供在线的投票、在线表扬、在线关注等主流SNS交流模式;“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与“人人通空间应用平台”有机对接,由此组成完整的教学系统,对资源平台的内容进行直接调用与传递。 包括学校交流系统、班级博客系统、教师教学空间系统、学生学习空间系统、学校社团互动系统和网络教研互动系统等。 |
8 | 在线学习平台(MOOC) | 该平台是学校线上教学和培训工作的载体,能为全校师生学习和培训等提供现代化新媒体系统工具,为学习内容共享、共建与创新提供在线平台,为线上教学和培训提供科学管理、考核与评估手段,为组织培训工作的管理者提供科学化的在线学习、考核管理以及学习信息分析与评估等提供条件,可以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从而为全校提供点对点与面对面的个性化学习和培训服务。 包括在线学习平台系统、终身学习平台系统和网络同步课堂等。 |
9 | 微课教学平台 | 微课平台的建设思路就是以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的讲解的视频为主要载体,辅以相关的素材课件、自测练习等教学资源,把课堂的教学内容搬到网络上,学习者通过各种终端网络远程在线学习,并且进行自我测试,教师再根据学情组织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进行,将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
完善各项措施,提供强力保障
学校成立了项目办,统筹、协调、督查各子项目建设;成立了项目建设工作组,由分管校长担任组长,负责项目策划、管理与实施。建设有专长、懂管理的数字化校园管理运行维护团队,打造集项目负责人、教学设计、美工制作、课程组装整合、测试等业务能力过硬的教学资源开发团队。
做好相关制度设计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分解、督查、考核、评价等有效运行的制度体系,为项目建设提供科学的引领和制度规范。成立网络管理中心,制订涵盖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应用、培训、考核等各方面的系列规章制度。
学校争取地方财政330万元,企业资助60万元,自筹资金150万元,共计54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资金到位及时,专款专用,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学校组织纪检、工会及专业技术人员成立质量监控小组,对每个项目的建设过程进行监督,严格核对设备参数、监督设备安装和调试,检测设备功能,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聘请高校、兄弟学校专家及企业技术主管对数字化校园规划方案进行讨论,提出建议,使方案更完善;邀请质监部门技术人员参与工程验收,使质量更可靠。
系统有序推进,建设智慧校园
建成了“三高”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一是高速度。校园网络主干提升到10000Mbps,互联网出口带宽扩展到200Mbps,主要教学场所有线网络实现1000Mbps到桌面,200 --600Mbps无线网络校内全覆盖。二是高性能。充分利用现有设备,采用虚拟化技术,搭建了私有云平台,使用SAS存储与备份系统,裸容量50T。三是高可用。借助云计算平台,校园网络应用全面升级、范围不断扩展,对外远程教学并发数稳定在2000人,峰值可达5000人。
建成了“三化”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一是集成化。软件应用平台集成了41项管理应用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学生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教材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在线学习系统、学生实习管理系统、网上报修系统及信息标准管理系统等。二是统一化。对原有的OA系统和新建的管理系统,在学校门户网站开放统一入口,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用户通过一次身份认证登录即可使用数字化校园内的各子系统资源。三是标准化。以云计算平台为支撑,实行信息、应用和接口的标准化管理,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各系统的信息资源互通。
建成了三类数字化教学资源。一类是优质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学校拟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加入安徽省教育厅、宣城市教育局“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数字化教学资源协作组,拥有了机电技术应用、网站建设与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等专业教学资源42门;共建共享机电技术应用、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2门省级精品课程。二类是丰富的通用主题素材教学资源。学校组织建设了以3个重点专业为主的通用主题素材校本教学资源,提高了各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效率。三类是实用的实验实训软件资源。学校购买了机电、电子、汽修、会计、计算机(网站建设与管理)等专业的模拟仿真实验、实训软件,与原有的用友会计电算化模拟软件、奥派电子商务软件等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模拟仿真实训系统,基本满足了相关专业教学实验实训需求。
建成了多渠道的应用终端。学校建有1600多个网络节点,分布于办公楼、教学楼、信息中心大楼、实训楼等办公、教学、实训场所,实现教学楼班班通,办公、实训场所室室通,无线网络覆盖学生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信息中心等公共场所,笔记本电脑及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上网,满足教学、管理、实训及学生学习的需要。学校新建15块LED屏用于校园信息发布。78个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新建4口260座多媒体及网络电视教室,完善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途径,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到教室、进课堂。
校园无线网示意图
提高应用能力,增强服务功能
学校培养了三支数字化校园运维团队。一支由2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职数字化校园管理和运行维护团队;一支由教务、学生、后勤和四个专业系人员组成的兼职运维团队;一支集技术、教学、管理等人才的业务能力过硬的教学资源开发团队。通过企业实践、培训、内部研讨、考核评比等方式,三支队伍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学校管理服务水平快速提升。数字化系统注册教职工248人,日访问量达300次。学校OA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全面应用,提高了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的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流程。
学生网络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室、宿舍高速有线无线网络、200座有线和100座无线上网电子阅览室为学生网上学习提供了便捷,通过访问数据分析,75%以上学生逐步应用校园网络进行预习、复习和模拟仿真实验实训。
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极大提高。通过对全体教师教学资源应用和课件制作的培训,90%以上教师能够独立制作教学课件或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重构教学课件。教师对教学资源应用积极性很高,据统计86.6%的教师上课应用多媒体设备,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及开发能力。近两年来,学校教师积极参与省、市和全国信息化大赛,有14名教师在比赛中获奖,其中,有3名教师在国赛中获一等奖。
为企业、社区服务功能得到拓展。通过数字化校园学生实习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校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在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等;社区人员可通过登录学校网络资源平台学习相关专业和社会生活知识,为开展社区教育提供服务。
近两年,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实施了2项市级职教信息化课题研究,即2013年《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研究》和2014年《中职仿真实训基础建设标准研究》,课题总结提炼了数字校园建设与管理的成功经验,为全市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依据和评价标准,也为同类学校建设数字校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