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6 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我省构建覆盖面广、层次更加多元的民生保障体系,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12月28日消息(记者:徐军) 2016年,我省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构建覆盖面广、层次更加多元的民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刘其永原来是淮南市毛集试验区焦岗湖上的渔民,过着飘摇不定的生活,在2016年冬天来临之前,住进了温暖的渔民安置房:“这是我的房子,50多平米,住的比较舒心。我的工作是主要管理湖面,保护景点的游客的安全,一个月收入2000多块钱,比以前捕鱼强多了。”
2016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全省近两万户渔民告别风雨飘摇的水上生活。
过上稳定生活的还有安庆市宜秀区龙山花苑小区居民丁小婷,过去一直在外地打工的她,住进了政府建设的回迁小区,在距离家很近的工业园区找到了工作:“以前在外地一年才能看得见一次孩子,现在每天晚上都可以回家和孩子在一起,工作也比较好,离家门口比较近”。
安庆市结合“县城规划建设3年行动”的实施,安排了100多亿元资金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同步推进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借助就业促进工程等3项省级民生工程的实施,每年优先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安庆市宜秀区公共资源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满红:“根据企业需要,我们来对他们开展相关的培训,每个月工资能拿到3000到4000元。”
截至11月底,全省累计拨付民生工程资金823.8亿元,拨付进度达99.8%。农村危房改造、就业扶持工程、农产品食品安全工程、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各级都把民生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无论是项目类的,(还是)补助类的、参合参保的民生工程项目,进展都非常顺利。”
2016年,全省还组织开展了民生工程“回头看”活动,对建成的民生工程项目强化建后管养,推动了民生工程效果再提升。
在亳州市涡阳县城关中心校的留守儿童之家里,每到周末,心理辅导老师就会与留守儿童面对面的交流。留守儿童黄佳慧:“在这里我收获了信任,收获了自信。”
亳州市依托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少年宫等载体,根据留守儿童爱心档案为他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索有针对性帮扶的长效机制。亳州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侯广宇:“以91个中心学校的乡村少年宫为依托,建立了1940个留守儿童之家,实现了爱心档案全覆盖。”
2016年,省财政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调整支出结构,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民生建设多元筹资机制,构建覆盖面广、层次更加多元的民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增进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政府财政对民生的调配越来越多,就是从公共财政的调配力度,从民生工程的覆盖范围,以及惠及城乡居民的、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安徽省在这个方面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