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十大"强"比喻看懂中国经济

05.01.2015  15:44

    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走向及政策受到极大关注,作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一言一行同样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在谈到中国经济和经济政策时,李克强使用了大量生动、形象而深刻的比喻。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和点评,希望您在笑声中对于中国经济及政策的了解更深一层。

 

  ★“强”比喻1:铲除“牛皮癣”

  2014年,李克强曾经至少两次提到“牛皮癣”。

  原声一:对政府性楼堂馆所这个屡治屡犯的“牛皮癣”,必须要加大整治力度,坚决查处,绝不手软!

  ——3月19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落实不得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要求的措施时表示。

  原声二:这次的审计结果,有些是新问题,但大部分都是老毛病,像‘牛皮癣’一样‘屡审屡犯。这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7月2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严肃整改审计查出问题时,用“牛皮癣”比喻审计查出的问题。他要求,对于审计出的问题,不仅要列出整改的“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逐个“对账销号”,更要建立起整改的长效机制。“各部门的整改工作,不仅要交出‘对账销号’的结果,还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点评:如果“牛皮癣”老揭不掉,就该考虑从体制机制上找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如总理所言,“构建长效机制”。

  ★“强”比喻2:面子里子

  原声:我们的城市亮丽光鲜,但地下基础设施仍是短板。“面子”是城市的风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这是百年大计。

  ——5月22日,李克强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德润污水处理厂在建项目工地,对企业负责人说。

  点评:“穿衣服”的老百姓虽然感到“里子”不舒服,但是对于钱花在“面子”还是“里子”上缺乏足够发言权,保障和增强其参与权利是关键。

  ★“强”比喻3:大水漫灌喷灌滴灌

  原声:必须坚持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也就是保持定力、有所作为、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这是区间调控方式的深化。

  ——7月15日,李克强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强调,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他提出,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既要关注经济增长,保持今年经济增速在7.5%左右,也要关注物价水平,把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更要突出就业、收入等民生内容。关于如何实施“喷灌”“滴灌”,李克强指出,一要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二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三要支持实体经济做强。

  点评:大水漫灌的弊病和滴灌、喷灌的好处自不待言,不过水往低处流,大水漫灌的话水会首先流到低处。而要想发挥滴灌和喷灌的高效率高效益,要求条件自然也高。

  ★“强”比喻4:企业“跨过一栏还有一栏”

  原声:要继续减少前置审批,让企业放开手脚,不能像赛场上的障碍栏一样,跨过一栏还有一栏。

  ——7月25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近5个月后,李克强与10位改革后新注册的小微企业主专题座谈。他强调,政府今后要注重对新注册企业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要把该放的放掉,该管的管住,该扶的扶好。

  点评:今年以来,国务院多次出台政策为小微企业减负,但如何使这些利好真正落地,明年见分晓。

  ★“强”比喻5:啃“硬骨头”、驱“拦路虎”

  原声:从过去习惯审批“画圈圈”,到不断自我消权,进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场“自我革命”。今后越向纵深挺进,越要啃“硬骨头”、驱“拦路虎”。必须“痛下决心”,持续协同推进“放权”与“监管”,真正打造现代政府。

  ——8月19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新措施,持续扩大改革成效。会上,他两次用“画圈圈”比喻行政审批。他表示,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于“画圈圈”、搞审批,如今职能转变是一场政府的“自我革命”。

  点评:有人对市场机制有极大的误解或苛求,认为其可以自动发挥配置资源作用。但纵观中外历史可以看出,市场机制的发挥需要前置性、基础性条件,那就是受到法治化约束的政府的“守夜”。

  ★ “强”比喻6:“打呼噜”的沉睡资金

  原声:唤醒趴在账上“打呼噜”的沉睡资金,提高结转结余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审计监督,严肃查处截留、挪用、滥用财政资金等违规行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增加对革命老区和民族、边疆、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四是开展清理整顿“小金库”行动,取缔各单位形形色色的“私房钱”。

  ——9月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预算管理促进财政收支规范透明的相关意见。会上提出,要大力推进三个“强化”,开展两项“行动”,做到两个“规范”。一是强化预算约束。二是强化预算公开。三是强化国库资金管理。四是开展清理整顿“小金库”行动,取缔各单位形形色色的“私房钱”,堵塞公共资金的“跑冒滴漏”。五是规范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六是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

  点评:作为政府核心权力和利益,预算权却被部门分割,财政资金“打呼噜”不奇怪。

  ★ “强”比喻7:中国经济单科总分

  原声: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

  ——9月10日,李克强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表示,在国际国内经济出现新常态下,我们保持定力、深处着力,更加关注结构调整等长期问题,并不随单项指标的短期小幅波动而起舞。我们坚持区间调控的基本思路,只要经济增速保持在7.5%左右,高一点,低一点,都属于合理区间。

  点评:要下决心把“主科”成绩保住、提上去,其他副科不要太偏科。

  ★ “强”比喻8:中国经济新“双发动机”

  原声:电子商务、小微企业等新业态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可以培育新的成长力。但这并意味着不重视传统产业,“双发”难道不比“单发”更好吗?传统产业要“老树发新芽”,但新芽要成苗,成参天大树。如果有两个“发动机”,不仅会让经济运行平稳安全,而且能行稳致远。

  ——11月3日,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座谈会,与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共同“把脉”当前经济形势。李克强表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既要加大力度支持新业态、新产业,又要致力于传统产业的“挖潜开荒”,培育和发展经济增长的“双发动机”。

  点评:这两台发动机需要相互协调,力量朝一处使。

  ★ “强”比喻9:互联网潮流的“弄潮儿”

  原声:互联网发展就像“钱塘潮”一样,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流。希望你们继续站在“潮头”,成为互联网潮流的“弄潮儿”、引领者!

  ——11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杭州会见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中外代表并同他们座谈,在会议即将结束时,李克强以杭州著名的“钱塘潮”鼓励参会者。会上,李克强表示,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依托于互联网经济的新兴业态,将会培育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发动机”。他还提出,活力和秩序是互联网的“两翼”,信任和安全是互联网发展的保障。

  点评:互联网作为技术创新,其背后更多是制度创新,更是基于人的心灵自由基础上的创新之迸发。

  ★ “强”比喻10:“减法”与“乘法”

  原声:必须加快创新驱动,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更大范围推广实施试点政策,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热情的“乘法”,这有利于激发人们尤其是科研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成长,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促进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12月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8.33, -0.04, -0.48%)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定加大对农村金融的税收支持,助力“三农”改革发展。

  点评:一方面要做政府权力“减法”,另一方面要使政府权力处于法律的制约之下,如此,全面创新创业热情的“乘法”才能显现。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