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机“唱主角” 秸秆全量返田《皖西日报》

04.06.2015  16:37
      (本报记者刘扬通讯员张世忠)6月1日,雨后放晴,寿县如火如荼地抢收百万亩小麦,收割机不够用,粮农火烧眉毛般上路拦截过路的收割机,然而从江西特地赶到寿县的“麦客”朱小树却开着他的收割机沿六寿路一路向南打道回府。朱小树非常懊恼地说:“没想到寿县今年夏收这么严厉,未安装粉碎机或者打捆机的收割机一律不准下田作业。”         朱小树的遭遇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为做好秸秆禁烧工作,今年寿县突出机械化优势,强化机械监管,下令在县域内作业的收割机必须加装秸秆粉碎装置,如不按规定安装,不准参与田间作业。         记者了解到,早在两个月前,寿县县政府邀请部分乡镇农机站长、农机专业合作社代表、农机手代表、农机系统技术专家、部分乡镇分管秸秆禁烧工作的负责人等40多人座谈讨论,一致认为遏制秸秆焚烧的关键是解决秸秆出路问题,而秸秆全量还田是最好的办法。秸秆全量还田,要低茬收割,割茬在15公分以下后,秸秆同步切碎长度在10公分以下,均匀铺放田中,再用80马力以上拖拉机深旋、旱旋,将秸秆翻埋进土中。显然,加装秸秆粉碎装置,60马力的收割机明显“无力”,像朱小树这样的“麦客”在寿县已无“市场”,只有退出。         由于秸秆还田需要增加秸秆粉碎或秸秆还田环节,所需动力机械马力较大,在实际操作中,油耗增加,速度降低,整个作业路线增加成本100元左右,同时客观上导致种植时间延迟,农时推迟近一周,作业机手和粮农愿不愿意呢?众兴镇黄圩村粮农林克敏说:“农民也不想烧,但是家里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我们年纪大的人没有体力去搬秸杆,每亩补助20元,这点钱不够请人或雇机器把秸杆搬离地头的。只要政府解决了秸杆出处,我们不要这20元钱,甚至个人还可以拿出一点钱,请政府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林克敏想法与绝大多数粮农一致。         寿县本地农机手陶兵说:“与正常收获作业相比,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增加了秸秆切碎还田这个环节,降低了机械的整体作业效率和作业进度,同时使用秸秆还田机需要80马力以上拖拉机带动,耗油量大,速度低,作业成本明显增加,说心里话,我们对全县推广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有畏难情绪,但秸杆禁烧是大势所趋,我们在去年每亩50到60元的有偿服务基础上,一亩提高10元收费,损失不大。

      共识点找到了,又得到了粮农和农机手的理解,问题就不难解决。保义镇一位副镇长说:“症结就是没劳力搬运秸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从机械上想办法。加装粉碎机或者打捆机,推行秸杆还田或者秸杆整捆搬运,减轻粮农的劳动强度和难度,省时省力省工。在确保全镇一个燃火点都没有的情况下,镇里初步想法是把政府补贴给粮农每亩20元转补给农机手,鼓励、支持农机手加装粉碎机或者打捆机,虽然不能全部弥补农机手的损失,但每年午收和秋收都补一点,农机手的损失就小了,甚至有收益。从长远来看,农机手不会吃亏。

      为做好秸秆全量还田工作,寿县印发《致广大收割机手的一封信》、《技术服务承诺书》和县政府秸秆禁烧通告各8000份分发到各乡镇,要求各乡镇农机站与境内的收割机手和外来跨区作业收割机手签订《技术服务承诺书》,承诺书对低茬收割作业提出明确要求。         据统计,今年午收,寿县投入县内大马力收割机4694台,引进跨区作业收割机2200台,全县每天正常投入作业收割机5000台左右,日收割小麦30万亩。

信息来源:《皖西日报》201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