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在合肥逛回商场就能“海淘”

24.03.2016  14:42

  当“海淘”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你有没有想过,在家门口逛一次商场也能“海淘”?3月23日,记者从合肥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上了解到,《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出炉,“海淘”很快将走近合肥市民的生活。

   千家跨境电商企业将云集合肥

  今年1月12日,国务院同意在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合肥市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随着实施方案的出炉,合肥综试区蓝图展现在我们面前,未来将有上千家跨境电商企业云集合肥。

  在实施方案中,综试区依托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合肥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空港经济示范区等区域,重点推动跨境电子商务B2B出口业务,构建包括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商信用、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等六大体系,搭建线上“单一窗口”和线下“综合园区”两个平台。实现政府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汇聚物流、金融、人才等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

  按照既定目标,到2016年,引进培养5家以上跨境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5亿美元以上;到2017年,引进培养20家以上跨境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0亿美元以上;到2020年,全市聚集跨境电子商务企业1000家以上,线下园区10个以上,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00亿美元以上。

  经过3-5年的改革创新试验,基本形成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生态体系,力争把合肥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高地,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跨境电子商务聚集区和示范区。

   “负面清单”把好质量安全关

  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敦煌网、eBay、Amazon、联合包裹、DHL……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电商企业,今后都有望在合肥落户。跨境电商哪家强?关键还是看商品质量。对此,合肥将拿出“负面清单”,把好质量安全这道关卡。

  无规矩不成方圆,合肥将在制度层面为综试区打牢基础。记者了解到,合肥将以首批试点园区为基础,制定“合肥综试区园区”认定办法,在条件成熟后,通过认定一批新园区,发挥各区域优势,促进各类跨境电商资源集聚,实现综试区政策全覆盖。

  在关乎成败的质量安全上,合肥将建立产品质量监管制度,有效保证国家安全、国门生物安全、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分中心及相关安全风险监控机制,综合利用大数据信息,形成“网上发现、追溯源头、属地查处”新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同时,合肥还将建立“网上交易商品”、“公共信用管理”两个负面清单,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分类分级信用管理方式。

   未来逛商场就能轻松“海淘”

  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不是简单的进出口,它跟老百姓的生活也密切相关。简单来说,未来当你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能看见家乡产品;喜欢“海淘”的市民,未来不用再繁琐地找人代购,直接去趟家门口的商城,便能轻松“海淘”了。

  在实施方案中,合肥将培育海量跨境电子商务中小微企业。通过鼓励企业或个人利用第三方平台或自建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国内和跨境业务同步开展。同时,建设合肥跨境电商“两国双馆”平台,与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合作,在合肥和海外贸易中心城市分别建设“网贸馆”(品牌精品体验馆),探索一条本土制造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渠道的B2B出口新模式,助力合肥制造走向海外,提升合肥企业在海外的品牌权、定价权和影响力。

  此外,基于统一电子标签的虚拟围网技术和经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方式,将突破监管的有形围网。支持合肥百大集团、商之都、苏宁云商等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在全市乃至全省设立进出口商品保税展销区,健全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实现消费者便捷购物、关检及时监管、商家及时结汇。

来源: 合肥晚报     作者: 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