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神秘工厂”有500余人落户合肥(图)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资料图片)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你知道吗在其成功的背后,是因为有一个神秘工厂——221厂的存在。 221厂位于青海矿区,如今的“原子城”。当初有几万人在此“隐姓埋名”,甚至以代号相称。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其中的五百余人居住在合肥。
明天就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的日子,记者走进这些“英雄”,以文字述说着他们的“青春”……
谈艰苦条件:“住的是牛羊圈,吃的是青稞面”
“时间过得真快,屈指一算我退休来合肥已经22年,可不知为什么,我心中却常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我内心深处那个熟悉的家还感觉依然是那遥远的金银滩草原——221厂两弹研究基地。因为在那里我度过了生命中的黄金季节”……
见到两弹基地退休职工董殿举时,他感慨道。在那里,董殿举逐步成长为单位的工作骨干,与战友们一道为两弹研究成功奉献了青春,在那里一干就是34个年头。昨日回顾在221厂工作的往事,他说“仿佛又回到了老家,看到奔放的牦牛,雪白如云的羊群。”
1959年初,董殿举来到金银滩,参加221核基地建设的大会战。当时厂里有1万多人,他才十七岁。221基地平均海拔3200米,平均气温在0℃以下,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当时真是头顶蓝天,脚踏草原,住的是牛羊圈,吃的是青稞面,喝的水要到十几公里以外的河沟里去挑去抬。”董殿举告诉记者,挑着水走起路气都喘不过来,人总感觉呼吸气短,头重脚轻,呼吸困难,高原反应强烈,晚上睡不着觉,不少人腿脚浮肿。
谈保密:通信地址一律为“西宁郊区800信箱”
221核基地因属于高度保密“要害”部门,随着人员的增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密教育,工作性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一律不准对外讲,通信地址一律为“西宁郊区800信箱”,其实际地址离西宁120公里,因为保密要“隐姓埋名”。
“我们的老院长王淦昌是从苏联回国的核武专家。我们中有的因被对象误解而分道扬镳,有的因工作忙碌而耽误了婚期,也有的恋人或夫妻相互保密,却在此不期而遇传为‘有缘千里来相会’佳话。”
董殿举在221厂,主要从事全厂的物资供应和保障工作,物资总库共有行政管理人员近500人,有8幢特大仓库约1.5万平方米,还有大型露天货场,保管着大型设备,以及仪器、五金建材、化工材料及三大材料(水泥、钢材、木材),工人每天都要24小时装卸火车汽车。
谈经历:221厂成功进行了16次核试验
三年自然灾害给核基地造成了严重困难,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企图把我国的核武器扼杀在摇篮里。
“十年动乱时期,草原上阴云密布,血雨腥风,老红军、老专家被关押批斗,致死致残,3000多名职工被关进监狱受迫害。”董殿举告诉记者,粉碎了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为广大职工平反。221厂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职工在1170平方公里神秘禁区里战胜了无数困难、无私奉献、团结拼搏,攻克了原子弹和氢弹的关键技术难关,成功进行了16次核试验,很多人为此奉献了青春年华,甚至是生命……
1993年6月,221厂退役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221厂交给青海省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面对外开放,如今的原子弹城也成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银滩也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谈危险:一个小药球夺去4名年轻人生命
姜智是河南省开封县人,1958年1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曾参加火箭发射基地、原子弹爆炸基地工程建设。
“1963年12月,我转业到221厂二分厂工作。刚转业到第二生产部不知是干什么的,当时有很多同志觉得奇怪,是不是生产部搞农业生产,搞这么多人来,难不成都是来种土豆的吧!或者是搞农业大开发?大家都猜疑不定。”姜智说起这一“桥段”时,显得很惊讶,“这也说明当时保密工作做得好。”
后来,姜智被组织分配到二分厂的保卫科,负责各个工号的生产安全。每天都要下车间检查,对于不安全的因素要及时处理,这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稍有不慎,会出大问题,就会给国家造成不可预量的损失。“曾有个车间,就是因为操作过程中不够细心,结果一个小药球爆炸,夺去四名年轻人的生命,给国家给家庭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董殿举:物质保障。79岁,河南省清丰县人,曾任核工业部221厂器材处经销科长,从事221厂后勤保障工作,1992年4月退休。
姜智:生产计划。 73岁,河南省开封县人,1958年11月在解放军7986部队入伍,1963年12月专业调入核工业部221厂二分厂,生产计划处工作,1978年11月入党,从事机关干部工作,1992年4月退休。
徐步霄:会计师。76岁,山西省沁源县人。当年在221厂从事后勤保障工作。
董志勇:骨干司机(专门拉重要物品)。78岁,河北省丰润县人。1958年调入核工业部221厂。
王遂德:核装配工作(最核心)。76岁,河南省禹县人,1959年1月一直在核工业部221厂二分厂203车间(总装车间)工作,1962年入党,技师,从事核装配工作,1989年退休。
左文来:当了一年医生,后转入后勤服务部。77岁,山东临沂人,1959年3月从部队选入221厂。
来到221厂,每个人都要宣誓,就算自己的配偶、儿女和父母等都不能告知自己在哪里,在干什么。不该说的不说,不知道的绝不能问,以至于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新疆罗布泊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这一消息传至核工业部221厂的时候,大部分人才知道如此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就是自己厂制造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