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中国地震台网张晓东谈全球地震频发原因及其预报

15.05.2014  19:33
 

[嘉宾访谈]:3月30日上午9:00,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晓东做客强国论坛,以全球地震频发原因及其预报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17:24]

[张晓东]: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我将尽我自己的所能回答大家所提出的问题。 [09:16]

[牛牛123456]:近期全球地震频发,相继发生海地、智利、琉球、台湾等大地震,这是怎么回事? [09:25]

[张晓东]:今年以来一直发生很多地震,最有影响1月13日灾害地发生7.3级地震,2月27日在琉球群岛发生7.2级地震,同时在智利也发生8.8级地震。3月4日又在台湾的高雄发生6.7级地震。这些地震有的造成了巨大的灾害,例如海地地震造成的人口死亡数据估计达到了20万人,智利的8.8级地震,震级相当高,在美国地质调查局排名里把其列为全世界最高震级的第五名。因此,这些地震震级高,影响范围大,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很大。而台湾的高雄地震使中国大陆的华南地区普遍有感,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的这些强震活动引人关注。实际上,据1900年资料显示,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八级以上地震一次,但这些地震发生的时间是非常不均匀的。有时候多,有时候少。今年以来,截止到目前为止全球共发生了7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有两次还是智利地震的余震,尽管这些数字略高于平均数,但综合考虑,强震活动在世界上的不均匀性,目前地震活动仍在正常波动的范围内,是全球地震活动的一种正常的涨落现象。

此外,本世纪以来,全球八级以上地震,尤其是八级以上强震的次数较此前的40年明显增多,与上世纪前半叶的强震活动特征类似,有一些人管这种现象称为“全球强震活动的百年周期”。这是一个近似粗略地说法,用于概貌性的描述,全球强震活动数十年尺度的特征,并未经过严格的科学证明和检验,所依据的数据也主要是1900年以来有地震仪器记录的强震,由于时间尚短,这是一个尚需继续探讨的问题。还要指出的是,将8.8级巨大地震与6.7级的强地震等同讨论也不太合适,两者在每年的发震的次数和释放的能量悬殊都很大,全球每年发生8级以上地震一次,但发生六级以上地震多达134次。 [09:25]

[大胡子酒鬼]:太平洋周边地区为什么地震多发? [09:26]

[张晓东]:从板块运作的角度,全球划分为七个板块,板块边界往往是地震活动集中的区域,我们称之为“地震活动带”。从地震活动的统一来看,全球的七级以上强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从1900年以来,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七级以上的强震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环太平洋地震带发生的地震占了全球的80%以上。从动力学和运动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太平洋板块中部的洋中脊的快速扩张,太平洋板块向东西两块扩张运动非常强烈,当其在太平洋板块的东西两侧分别与美洲大陆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相碰撞时,即产生了强烈的地震活动。由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空间尺度非常巨大,板块运动的速率高,从而使得环太平洋地震带强地频次明显较高。

由此可见,太平洋周边地区,地震多发并不奇怪。是由全球构造展部及板块运动特征所决定的,近期发生了智利8.8级大地震即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09:26]

[不是刁民]:嘉宾早上好!媒体报道国内有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为什么一些人迷信“不可预测”,盲目排斥呢?还是推卸责任? [09:29]

[张晓东]:其实你说的这个问题从我来看一点都不矛盾。我们现在经过40多年的地震预报的实践和探索,掌握了一些地震预报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不是万能的。它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地震预测是在有力条件下对一定类型的地震可以做出一定程度的,或者成功的地震预报。而前面谈到的地震不可预测,主要是依据地震科学家所说的地震发生的三要素,也就是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和地点都比较精确的预报。目前全球的地震科学家都难以做到这一精确预报。地震不可预测是从这个角度说的。但是确实来讲,地震也能有一些成功的预报,但是成功率很低,不成功的地震预测是绝大多数。因此,地震预测仍然是世界的科学难题。 [09:29]

[闻天123]:今年3月6日在唐山发生的4.2级地震,这次地震距1976年唐山大地震34年了,为什么还是余震? [09:40]

[张晓东]:余震是指主震发生后在主震破裂区域范围内,接连发生的小于主震的地震。余震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确定余震活动是否结束主要是看主震破裂区的地震活动水平,是否恢复到主震前的背景水平,如果恢复到主震前的背景水平,就说明余震活动结束了。

1976年唐山地震余震分布范围较广,涉及唐山、滦县、宁河等地区,唐山7.8级主震发生后,唐山震区一直持续不断地发生余震。但余震的强度和频次起伏衰减,从近年唐山余震活动情况来看,大部分是3级以下的无感地震。2006年到2009年这一地区平均每年发生5.5次三级以上地震。远高于唐山地震前这一区域年均0.8次的背景活动水平。可见,唐山余震活动仍然没有结束。

此外,根据2009年11月发表在科学权威杂志《自然》杂志上最新研究结果,由于板块边界发生大地震,其余震活动持续时间最少要十年,而对于板块内部大地震,其余震活动持续50年都不奇怪,少量大地震的余震活动持续几百年都有可能。例如,1811年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苏里州新马德里8级大震,这次地震属于板内的地震,其余震活动一直持续到现在。 [09:40]

[虫子999]:近期,世界一些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极端气候现象,这种现象与近期的地震活动有无关联? [09:41]

[张晓东]:目前尚无充足地科学依据来把近期出现的极端气候现象与近期的地震活动密切关联。根据气象专家的认识,近些年出现的极端气候现象与全球变暖有关。而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全球的地震活动一直维持在一个平均水平上。即平均每年18次七级以上地震,一次8级以上地震的水平。

2009年11月以来,全球在五个月时间内发生了七次七级以上地震,由于海地7.3级和智利8.8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但这个活动水平无论从频次还是强度上仍属于百年尺度内平均正常波动范围内,在全球地震活动中,不属于极端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两种现象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根据历史记载和现代震力的研究结果,在一些地震前曾有气象异常的记载和报道,但气象异常和地震的对应关系非常复杂,大地震引起的气象异常都是很局部的,这方面的探索目前仍在继续,尚难得出科学上的明确结论。 [09:41]

[天下公平]:请问嘉宾:地震能预报吗?全球成功预报过多少次地震?我国在地震预报领域处于什么地位? [09:46]

[张晓东]:前面已经谈过,地震预报仍然是世界难题,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目前还实现不了百分之百成功地地震预报。目前所说的成功预报只是在一些有利的条件下实现的。中国同世界一样都是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地震预报的时间和探索。经过40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在地震预报的研究和实践方面,仍然跟踪着世界的前沿领域,部分研究的成果在世界上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我们的地震预报的研究和实践在国际上是先进的,并不落后。

但是,国际上对地震预报理论的研究和探索,近些年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在我们的地震专家也在努力的进行研究,尤其是在汶川地震以后,全世界的地震科学家都加大了对地震预报探索的力度。近一段时间在国际上举行了多次地震预报研究研讨会,也同中国的地震预报专家进行了密切的交流,这些研究目前都在持续。 [09:47]

[不论魏晋]:请问嘉宾:地震的发生是否与人为地破坏大自然有关? [09:50]

[张晓东]:地震分许多种类型,最主要的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水库地震、油田地震、矿山地震等。这些地震绝大部分是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所引起的,例如,上面谈到的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都属于这一类,而由于人类活动所引发的地震活动,也是有的。上面所说的水库地震就是由于水库蓄水引起了地结构的失稳所发生的地震。而油田地震,多是由于采油和注水引起来的。矿山地震,与矿山的开采有关。

但是这些地震震级一般都不是很高,震源比较浅,造成的灾害比较有限。 [09:51]

[大丰战友]:请问专家,在地震前和地震后有些动物有异常表现的现象您认为是否存在? [09:56]

[张晓东]:从古到今,都有大地震发生前出现动物异常的记载。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历史地震的记录,这些记录中也记录到了大震前的动物异常现象。现在我们的一些大地震前也发现了一些动物异常现象。但是从科学上,要把这些动物异常直接同未来的地震相关联,是十分困难的,也是难以进行严格的科学检验的。其主要的问题在于动物出现异常的原因十分地复杂,动物出现疾病,气候出现异常,环境发生了突然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动物的异常。目前我们还没有十分可靠的方法,可以把由于地震前出现的这种动物异常和其他的原因引起来的动物异常很好的从科学上进行区别。这也是研究的一个课题。 [09:56]

[最爱明月美如许]:请问嘉宾:2012年是世界末日吗?如果不是,您认为是哪一年? [09:57]

[张晓东]:电影《2012》是一部科幻片,科幻片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同时使用了十分夸张的手法,这部电影最大特点有两个,一个是把地震、火山、洪水、地球磁场倒转等各种自然现象对接在一起。二是把各种自然灾害现象的灾难做了夸张和放大。这也是影片艺术性所要求的,然而,自人类历史有记载以来,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巨大的地震,火山喷发、大洪水、地球磁场倒转。1765年,毁灭意大利的庞贝古城的火山喷发,1960年智利9.5级大地震等,其破坏都是局部的、有限的。另一个方面,尽管造成这些自然灾害动力源还不是十分地清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不同自然现象的形成机理是不完全一样的。例如,火山、地震与洪水的形成条件是不同的,因此把近期全球地震频发与电影《2012》中的场景联系起来,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我们应该从这部十分的科幻影片中得到启示,面对全球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各国政府与全人类应该高度重视,提高全球联合防灾的意识,全人类一起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09:57]

[xzjuli]:请问嘉宾,发生地震时,住山地房子比住平地房子危险吗? [09:58]

[张晓东]:你提出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房屋抗震的问题。我们讲,房屋要抗震主要是两条:第一条,地下搞清楚;就是把房屋地下的介质情况要了解得清楚,如果地下的介质比较完整和坚硬,一旦发生地震以后对房屋的损害就会小。第二条,地上搞结实,就是所建筑的房屋必须抗震。这两个结合起来,应该说对抵御地震灾害十分地有力。

刚才说住山地的房子,和平地房子直接从这个现象来讲很难说哪一个房子更抗震。如果山地的房子是盖在基岩上,房子又比较抗震,它反而更能够抵御地震灾害,如果平地的房子是在河流周边的沉积层厚的平原上,地震波传播到这里以后,会被放大,对房屋的损害反而会大。 [09:58]

[糖果乐园]: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发生了很多大地震,世界各国都没有预报,是不是国际地震学界已经放弃了地震预报问题的探索? [10:07]

[张晓东]: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发生了一系列的大地震,例如2002年美国阿拉斯加7.8级、2003年日本东部沿海8.0级、2004年印度尼西亚9.0级、2006年俄罗斯库页岛8.0级、2008年汶川8级、2010年海地7.3级和智利8.8级地震。这些地震无论发生在什么地方,包括发生在地震研究十分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世界各国对这些大地震都没有实现成功的预报,是不是国际地震学界遇到这些困难后放弃了地震预报?答案与次恰恰相反,国际地震学界对地震预报的研究探索一直没有中断过,并且目前的科学探索正在加强,地震预报问题已成为国际地震学界关注的热点。

例如,2009年的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上,国际著名的地震学家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主任Thomas H.Jordan作了题为“地震预测预报——模型的发展和进展的评估”的主题报告。2009年,美国地震学会大会安排了地震预报研究的全球合作等有关专题,2009年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大会在维也纳举行,与地震预测预报相关的专题也很多,2009年,国际上还多次举行了有关地震预报的研讨会,例如,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第二届地震预报研讨会”,对目前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进展、研究的战略和主要科学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建议。

CSEP计划是由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发起并推动的一项关于地震预测能力建设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该计划已在美国加州、新西兰、日本、意大利及西太平洋开展实验,2010年3月18—21日全球著名地震学家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主任Thomas H.Jordan还来到中国,签订了针对地震可预报性合作研究的备忘录。由此可见,国际地震学界对地震预报的研究探索从未中断过,并且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各项研究工作正在持续不断地深入。 [10:07]

[曾伟]:近期全球地震频发,我国也发生了一些有影响的小地震,我国地震的特点是什么?地震工作如何做? [10:12]

[张晓东]:近期前期地震频发,我国中东部地区也相继发生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1月31日四川遂宁5.0级、2月22日重庆荣昌4.5级别、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3月6日河北唐山4.2级等一系列有影响的中小地震。实际上这组地震活动的水平与以往相比并不高,只不过这些地区人口比较密集,而以往的一些地震多发生在人口比较稀少的地区,在全球范围内,大地震主要集中在两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位于两大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呈现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的特点。

首先,频度高,从上世纪到现在,全国共发生五级以上地震三千余次,六级以上地震800余次,其中8级和8级以上的地震11次,中国大陆面积占全球大陆面积的1/14,而地震却占全球大陆地震的1/3左右。

其次,强度大,自公元前1831年有记载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8级以上地震达19次。本世纪以来,全球发生13次八级以上特大地震。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有两次。分别为2001年昆仑山8.1级和2008年汶川8级地震。

再次,分布广。在我国大陆,所有的省份都发生过五级以上地震。其中31个省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个省份发生过七级以上地震。

最后,震源浅。中国大陆地区的95%的地震的震源深度都在40公里以内,尤其是东部地区,一般在十至二十公里,震源越肤浅,造成地表的破坏越严重,对人类的危害就越大。

我国的地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第二个方面,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的法律体系。第三个方面,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第四个方面,做好以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基础的抗震设防工作。第五个方面,做好震害预测和震灾快速评估工作;第六个方面,做好地震应急对策和应急预案的工作。第七个方面,增强我国震后救灾与恢复重建的能力。第八个方面,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以上这八项工作是我国地震工作的主要的方面。 [10:12]

[xzjuli]:请问嘉宾发生地震后个人如何开展自救? [10:18]

[张晓东]:你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它牵扯到了地震后的应急避险。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地震知识,认识到建筑物倒塌对人的伤害作用。因此在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们要快速地进行有效的紧急避险,这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紧急避险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居住环境来考虑。如果你的房间开间都比较大,这样在发生地震的时候,你首先要选择开间小的地方进行避险。同时要在自己居住的地方,预备一些紧急避险的物品和食品,包括水、手电筒,还有一些受伤包扎的药品等等。国内外也都开发的一些“应急包”,这些“应急包”应该经常放在自己睡觉地方的附近。

另外,遇到震动以后,特别要保持冷静,之前,应该有疏散的应急预案,并且应该进行多次的演练,这样,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才能够科学的应对。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有一所学校,由于平时进行疏散的应急演练,在地震发生后全校的学生在几分钟内全部疏散到了安全地带,无一人伤亡。 [10:18]

[张晓东]:谢谢各位网友,在这里同我一起讨论了有关大家关心的地震方面的问题,以后有机会还会同大家一起讨论,地震是全社会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也希望我们大家多多地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做到科学的应对地震的灾害,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