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是美国对抗中国的说法站不住脚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10月5日,12个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成员国部长在美国亚特兰大宣布基本达成协议。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
目前12个TPP成员国人口共占全球的11%,GDP约占全球的40%,贸易总量约占全球的1/3,超越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全部都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涵盖了发达经济体、中等收入经济体和低收入经济体,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非OECD经济体。
与现有的WTO或其他自由贸易组织相比,TPP是一种“升级版”:除将对超过1万种商品执行零关税外,还将大力削减非关税壁垒和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而在知识产权、劳工、环保、国有企业等方面,更是开拓了自由贸易协定所未深入涉及的新领域。
目前国内有一种看法,即TPP是美国专门用来对抗中国而拉拢的组织,TPP的设计就是故意不让中国加入,这种印象因为TPP达成协议后奥巴马“不能让中国等国家来书写全球经济规则”的表态而被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发现,这种看法其实是以讹传讹的误解。
首先,TPP雏形是在APEC之下形成,并被APEC认可作为最终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一系列现实探索之一而出现的,而中国一开始就是APEC成员经济体。
其次,在TPP逐步扩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美国成为成员国之前还是之后,都继续吸收新成员的先例。美国只是在2008年才宣布开始与P-4谈判,而在2008年之前,文莱成功加入最初的P-3;在2008年美国加入之后,澳大利亚、秘鲁、越南、马来西亚等都成功加入了。
第三,TPP至今都没有明确禁止新成员加入。从相关表态看,诸多TPP成员国都明确表示,希望未来继续扩展到其他经济体,虽然不拒绝非APEC经济体加入,但会优先考虑允许现有APEC成员加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也在2013年11月20日明确表态:“我们欢迎包括中国在内的愿意遵守TPP高标准协议和分享其利益的经济体加入TPP。”也正因为如此,在2013年5月我国政府也公开表示过将评估加入TPP的可能性。只是需要加入TPP的经济体,必须向现有TPP成员经济体提出正式申请,并获得一致同意。
第四, 从美国战略意图看,也未打算将中国长期拒之门外。 美国副总统拜登在2013年4月5日阐述TPP意义的讲话中曾表示:其目标是通过高标准的TPP为全球体系注入新的血液,提升现有规则。奥巴马也明确希望TPP能够成为21世纪多边自由贸易和区域自由贸易的一种新模式。而从美国当地时间10月6日奥巴马在农业部与农业和企业领袖会谈期间接受采访的表态“若邻国都按高标准行事,中国最终会适应TPP规则”来看,美方并未打算让中国长期游离于TPP或类似规则之外。
同时,从TPP成员国与我国的经济联系来看,除美国外的TPP成员国对我国的经济依赖,要比我们对他们的经济依赖要高得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强化。
从在我国出口中的占比来看, 2014年TPP成员国从我国的进口总共约占我国出口的41.6%;从纵向时间序列来看,这种占比总体是在不断下降的,在14年间占比下降了33个百分点,主要是美国和日本两大贸易伙伴占比下降所致。
从对我国占TPP成员国的占比来看,除美国外,TPP各成员国对我国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例,都比我国对其出口在我国出口中的占比要高得多。纵向看来,几乎在所有经济体中,这种占比都在不断上升。这显示,除美国外的TPP成员国对我国的经济依赖,要比我们对他们的经济依赖要高得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强化。
从对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来看,截至到2012年,TPP成员国合计占我国FDI投资比例的14.6%,其中,新加坡、日本和美国占比相对较大。
从短期来看,TPP的成立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一, TPP中的绝大多数成员国对我国的经济依赖,要远比我们对他们的经济依赖高得多,而且这种依赖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呈现着进一步强化态势。
其二,在我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中,涵盖了TPP中的七个经济体,即越南(中国与东盟自贸协定)、马来西亚(中国与东盟自贸协定)、新加坡(中国与东盟自贸协定)、新西兰、智利、秘鲁、澳大利亚,在这些自贸协定下,绝大多数商品贸易的进口关税已经很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TPP所形成贸易转移效应。因此,从短期来看,TPP的成立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另一方面看,动态影响巨大。从TPP的历史看,其经历了布什和奥巴马两任总统,其目前的主要内容都秉承了2007年两院和布什总统所达成的协议。这清晰显示出美国在TPP上持之以恒的立场。从目前来看,TPP在成立之初即吸引了日本、澳大利亚等在全球都较为重要的经济体的参与,并令TPP的经济规模超越欧盟而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而几乎在TPP达成协议的第一时间,韩国等就立即公开表示愿意加入,此前中国台湾、哥斯达尼加等经济体也明确表示出了兴趣。
不仅如此,笔者相信,TPP的达成,必将极大鼓舞美国和欧洲以更大力度推进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进程,而TTIP几乎就是一个TPP的美国-欧洲版。一旦TTIP达成协议,其必将与TPP一起,构成对WTO的合围之势:WTO升级为TPP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事实上,中国与TPP关系的实质,其实是与美国的关系,与其它任何经济体的关系都不是与美关系的完美替代。
笔者认为,首先,我们要充分估计挑战。具体来说:
一是,必须理解现有区域一体化组织无法抵消TPP的冲击。有一些研究者认为,中国可以通过加速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和“亚太自由贸易协定”(FTAAP)来抵消TPP对我国的冲击。而笔者认为,这几乎不可能。因为这三个区域自由贸易机制,中国都无法主导和主动推进。最早寄予厚望的“中日韩自贸区”,已经因为日本的拖延而最终缩小为“中韩自贸区”。对于RCEP,中国并非发起国,其议程的设定和推进主动权也不掌握在中国手中。对于FTAAP,属于APEC之下探索中的亚太自贸区,2014年5月APEC才同意成立工作组讨论FTAAP的可能性,中国也不掌握主导权,在美国已经取得TPP成果之后,短期内很难有更大动力推进FTAAP。
二是,“一带一路”也不是TPP的有效替代。从目前的情况看,“一带一路”虽然也包括了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但目前仍主要是一种融资为基础设施投资的规划,在良好规划和细致运作的前提下,其可以搭载部分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内容,但其毕竟主要还不是一个自由贸易的组织,短期内恐怕仍无法与TPP抗衡。
三是,中国与TPP关系的实质,其实是与美国的关系,与其它任何经济体的关系都不是与美关系的完美替代。一方面,这是因为美国具有将规则全球化的强力能力。另一方面,美国目前是全球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与其互动所形成的“知识外溢”是“后发优势”所不可或缺的。
其次,不找理由,踏实应对。TPP虽然说是所谓的“高标准”,但“高标准”并非不可达到,毕竟其中涵盖了发达经济体、中等收入经济体和低收入经济体,文化和意识形态多样。我们担心的挑战,其现有成员也都类似的困难(比如在国有企业上,越南国有企业占产出的40%,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有相当比例的国有企业),他们能够克服,我们也应该能够克服。
笔者建议:一、对标TPP,加快在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测试国内经济体的调适能力,为将来更大范围内谈判积累经验;二、借助TPP成员对我国更高的经济依赖,对标TPP签订一对一的“中国+N”版TPP,尽量抵消TPP影响。
责编:张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