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旅游人才有望撑起皖南国际文化旅游一片天
合肥在线讯(戴小花)5月21日下午,记者从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近期出台《关于加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为把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到2020年,示范区文化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将达40万人。
省内旅游院校或将扩大招生规模
据了解,《意见》从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举措。其中,在人才培养方面,将实施文化旅游人才学历提升行动。省内旅游院校根据市场需要扩大招生规模,招生指标优先向文化旅游相关专业倾斜。鼓励省内有条件的高校扩大文化旅游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与省内开设外语专业的有关院校合作,分年度开设韩、日、德等语种导游培训班。
同时,该《意见》在人才培养教育方面还提出很多具体举措。5年内,组织包括500名文化旅游企业负责人,1000名乡村旅游企业带头人,10000名非遗传承人与文化遗产从业人员、旅行社、饭店、景区、农家乐等企业一线员工在内的各类培训;鼓励省内旅游院校根据市场需要,招生指标优先向文化旅游相关专业倾斜,扩大文化旅游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支持文化旅游各类人才赴境外培训学习与业务交流等。
建设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智库
《意见》将示范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划分为8大类型,增加了导游人才队伍、乡村文化旅游人才队伍、“非遗”传承人才队伍、文化旅游高端人才队伍4类。
在人才引进方面,我省将引进文化旅游高层次人才,建设文化旅游领军团队。重点围绕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等领域,5年内培育和引进50个领军人才团队。
同时,我省还将组建文化旅游发展智库。聘请20名国内外著名文化旅游专家,建设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智库,充分发挥其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
建设文化旅游人才数据库
为了更好地对人才进行管理,我省将每3年开展一次示范区文化旅游人才资源调查,建设和维护文化旅游人才数据库。建设文化旅游人才资源网,构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人才交流的信息网络平台。
我省提出,到2020年,示范区文化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40万人。其中,旅游专业技术人员占12%,达到4.8万人,旅游服务技能人员占78.3%,达到31.32万人的目标。
此外,我省还将逐步建立以政府激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鼓励旅游企业探索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奖励有特殊贡献的各类文化旅游人才,逐步实现人才薪酬水平与市场接轨。鼓励旅游科研机构建立人才资本和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构建科研成果社会化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