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赴美“第一单”的启示
今年9月,江汽电动轿车成为首次批量出口美国市场的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省新兴产业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培育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创新——
9月份,江淮汽车出口美国的100台“爱意为”电动轿车从合肥港启运,这是2000台出口计划的第一批。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前8月,累计销售电动汽车7.68万辆,同比增长28%。在开拓美国市场上先行一步,为江汽新能源汽车拓展了新的发展前景。
“电动汽车是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正在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对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说。
今年7月,我省出台了《深入推进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新能源汽车等高成长性产业成为我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江汽创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美国“第一单”的业绩,也为我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带来重要启示。
1年半的“静默期”做了什么?
——接受100多项标准验证,接轨成熟市场的法规和标准体系,用开放引领产品和技术升级
早在2013年4月,江汽和美国GTA公司就在上海签署了向美国出口2000台电动汽车的协议。从最初签约到今年9月份最终履约,为什么经历长达17个月的时间?
“近1年半的时间里,我们对美国的法规和标准进行了全面的识别,根据这些标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改进,最终通过了美国方面的认可。”江汽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国际公司总经理佘才荣说,美国是全球汽车普及程度最高的国家,汽车消费市场发育成熟,拥有完善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国内汽车厂商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渠道进军美国市场,但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与国际上先进的法规和标准体系接轨。
江汽国际公司副总经理张鹏介绍,江汽接受美国方面组织的标准检验达到100多项,从整车结构的轻量化、电池电控环节的安全性,到车辆生产上游环节的材料应用、下游环节的废弃物处理无害化,甚至是电池更换的运输环节的环保要求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都被转化为从产品开发到制造流程的约束性要求,对我们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和产品性能的提升产生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张鹏说,这正是该公司致力于推动向美国出口产品的深意所在。今后,江汽在新一代电动汽车的研发制造中将瞄准美国市场需求,未来还将努力实现在美国本土生产、销售。
“就汽车产业的发展来看,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佘才荣说,江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主动与欧美成熟市场接轨,目的就是要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在加速升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获取更大的主动权。
当前,由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全球的产业竞争都在进一步加剧。今年初,我省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培育一批本土跨国企业。
江汽新能源汽车进军美国市场的“路线图”,正是对这条发展路子的先行探索。其“风向标”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开放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放眼全球市场,培育企业和产品的竞争新优势。
20万行程序代码如何“写”就?
——越是坚持自主创新,越要走开放的创新之路,参与国际研发分工,聚集创新资源,突破核心技术
GTA公司董事长王晓麟说,之所以采购江汽新能源汽车到美国销售,是因为其技术成熟度和产品可靠性,已经具备与美国市场正在热销的电动汽车产品进行竞争的能力。
“我们从2002年就开始了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技术研究,并制订了‘三步走’规划。 ”江汽股份总经理项兴初介绍,先通过技术集成推出用于部分区域内代步的电动车产品,再逐步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产品性能,最终规模化投放市场,确立竞争优势。目前,“三步走”规划已进入第二阶段,陆续推出了四代电动车产品,首批出口美国的正是第四代产品。
根据江汽与GTA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努力促成江汽第五代电动轿车直接在美国组装生产。 “目前的电动汽车大都是在内燃机汽车平台上通过动力系统改造推出的产品,而我们的第五代电动汽车完全基于电动汽车平台开发。 ”项兴初说,这是“脱胎换骨”式的技术进步,美国特斯拉走的正是这样的路子。能够实现这一突破,原因就在于通过10多年的技术积累,江汽已经逐步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
江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副院长夏顺礼说,电控技术是电动汽车最核心的关键技术,控制器的样机研发通常都需要耗资上亿元,其难点就在于控制程序开发上。江汽从2007年就开始启动这一领域的研发,通过与奥地利AVL公司、我国台湾的台达电子公司等领先企业的技术合作,目前江汽的研发团队已经掌握了电控系统自主开发能力。 “电控程序由超过20万行的C语言代码组成。”夏顺礼说,这是真正难以复制的核心技术和优势所在。
为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我省明确指出,重点支持省主导产业和各市首位产业龙头企业“参与国际产业和研发分工”。对此,江汽副总经理严刚颇有感触。他说,企业越是坚持自主创新,就越要克服闭门造车倾向,走开放式的创新之路。像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新兴产业,国内外企业在很多共性和前沿的技术研发都是同步的,只有参与到这种国际性的研发分工当中,才有可能广泛聚集行业中的优秀创新资源,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1亿公里行驶里程“记”下什么?
——把用户体验转化为产品开发端的数据输入,走需求导向型的产品创新之路
在江汽技术中心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摆放着一台专用的服务器:它不仅保存着江汽已经投放市场的6000多台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状况,而且还承担着对所有车辆运行的实时在线监测功能。
“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说到底是开出来的技术进步、用出来的技术进步。 ”安进说,江汽新能源汽车市场投放量目前仍居行业第一位,由此积累的各种使用数据,成为该公司最看重的竞争优势。
夏顺礼介绍,目前江汽投放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累积行驶里程已经超过1亿公里,单车平均行驶里程超过15万公里,这提供了用户的不同使用习惯、车辆在不同路况条件行驶状况等关键数据。用这些数据来指导产品开发,才会让产品更趋成熟,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与传统产业成熟的产品开发模式不同,新兴产业的产品开发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尊重用户体验,建立一套完善的用户测试反馈机制,是新产品开发获得成功的关键前提。江汽此次在向美国批量出口电动汽车之前,就曾先期投放部分产品进行用户测试,并根据测试反馈和美国的标准要求,在车身轻量化、驱动模块、控制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提升。
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坚持走需求导向型的产品创新路子,用产品升级满足用户体验升级的需求,才会在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机遇中获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