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年味儿是过出来的

04.02.2017  03:10

  一直很佩服老祖宗们的智慧,用“过年”这个动宾搭配来浓缩这个包含繁复仪式的节日。孩子们期待过年,更多是因为新衣服和压岁钱。让孩子们更加期待除夕这一天的一个理由,就是大人们为了在这一天讨彩头,不会轻易责备孩子们,哪怕孩子们再淘气,大人们也会比平日里多出十分的宽容来。大人们期待过年,更多因为新年的象征意义,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不同于其他传统节日,春节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自然月。“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腊八开始,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二十三吃年糕,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窟窿堵,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贴倒有”这些民谚里的习俗已经简化为“买年货、理发、置办新衣、打扫居室、贴春联”。忙碌了一年,每个人都在欢喜地做这些准备,迎接除夕的到来。

  除夕这一天无疑是非常忙碌的,早上早起,收拾好回老家需要带的礼品,穿上新衣,把春联齐整地贴好,再放一串鞭炮,启程归家。城市再大,终究没有老家儿时玩耍的院子大,高楼再高,也没有儿时爬过的村口的老树高。把礼品分发好,和亲人们一番嘘寒问暖后,宗族里的男子便要去祠堂祭祖,去土地庙上香敬神,跟祖宗和神灵报告,外出的游子已经平安到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是年夜饭开席的号角。虽然称之为“年夜饭”,但有些家庭会选择在中午开席,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前,辈分最高的坐桌子北面的上席,依次按辈分往下分别按东南西次序入座,忙碌的家庭厨师们一道道往桌上摆盘,直到再摞不下一个盘子。即使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年夜饭上的菜品对人们来说少有珍馐美味,可是即便是常见的鸡鸭鱼肉,这一顿饭,也是会让人大快朵颐的。

  觥筹交错之后,席间还没叙够的家长里短,就继续移到牌桌上,或是电视机前。女人间无非是“你家孩子又长高了”“我们家孩子今年要考高中了”这些妯娌间的琐事,男人们的话题是天南海北的寒暄。晚上八点,是全国人民的“年夜饭”,好看与否已经不重要了,只是这一定是过年必须要有的背景声。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宗族里的男子要去刷牙净面,再去祠堂和土地庙上香,这一拜是祈望宗族昌盛,而每个人又心存着对自身和小家庭的美好愿望。除夕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这一夜鞭炮震耳欲聋,烟火照亮夜空。关了大门,家里的灯火也不能熄,叫封门大吉,等到初一早上大吉,照亮新的一年。

  大概只有中国人,能把主食吃出这么多花样和讲究,光看过年餐桌上的主食,就有好几种吃法。从年二十七开始,各家陆陆续续开始“炸圆子”,糯米圆子是每家都会有的,将糯米洗净入笼蒸熟,猪肉剁末,搅拌均匀,调入盐、味精、淀粉、老抽、鸡蛋,搓成大小一致的圆子,放入六成热的油锅炸至外硬,浮起油面,真真是外酥里嫩,咸香可口,年夜饭必须要摆上一盘圆子,寓意团团圆圆。炸完圆子包饺子,不仅有面皮的饺子,每家还要做蛋饺。每个人的记忆里大概都有这样的印象:奶奶坐在煤炉前,手里拿着一把大铁勺,旁边的凳子上摆着一块肥猪肉,一碗蛋液和一盆肉馅。只见她把铁勺放在炉火上,用肥猪肉在铁勺里均匀地来回涂抹,肥肉一遇到滚烫的铁勺,就滋啦啦地冒油,这时候,浇上蛋液,把铁勺按顺时针方向匀速晃动,蛋液便在铁勺上铺开,形成一层薄薄的蛋皮,再往里放上点儿肉馅,用筷子把蛋皮对折,一个蛋饺就完成了。年三十就着春节晚会,有些人家吃蛋饺,有些人家吃汤圆,有些人家吃鸡汤挂面,一整个春节嘴巴不停才叫过年。

  因为对新年的美好期待,“过年”就代表着,只要欢喜地举行这些仪式,过去一年的厄运就会消散,新的一年会好运连连。

【专题】温暖中国 安徽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