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小步快跑”创新战略“开枝散叶”
■ 本报记者 郑莉
一季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8.9%
培育核心竞争力,质量效益双提升,助推新型工业化
“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声音。 ”语音核心技术持续保持国际领先的科大讯飞,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行业市场优势,推出适应不同环境的多种产品。企业一季度报告显示,营业总收入2.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37%,净利润同比增长48.3%。
一季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小步快跑”,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793.5亿元,同比增长18.9%,比全部规上工业增幅高出5.5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超过规上工业增速16.8个百分点。随着欧美“双反”不利影响消除,国家光伏推广应用政策的出台,新能源产业回暖,一季度增幅达到35.2%。而新能源汽车产业由于政策补贴的刺激,增速达到72.4%。
质量和效益呈现双改善势头。专用设备、电子信息、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分别增长83.8%、43.7%和33.5%。合肥京东方、联宝笔记本电脑、阳光电源、济人药业等企业盈利水平实现“撑杆跳”,艾可蓝、科大讯飞、贝壳药业等一批企业利税增长都超过40%。结构调整成效继续显现,4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和13.2%。
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煤炭、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面临困难,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是一抹亮色,成为我省加快转型的引擎,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注入持续动力。
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实现2400亿元的增加值,成为转型发展的先导和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其先导性、倍增性、辐射性、可持续性等特征,成为引领全省新型工业化的突出力量。”省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处长李玉清认为。
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
大项目带动,点线面结合,形成爆发性“增长源”
“以合巢经开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示范区为龙头的生物产业,建设10大抗体药及配套项目,将成为全球最大抗体药生产基地,产值有望超千亿元……”合肥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该市部分产业呈爆发式增长,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长79.9%,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增长54.1%。形成爆发式增长的有效路径是什么?是坚持重大项目带动。
“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沿着这一发展思路,我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工业“三高”专项等支持了一大批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创新产品,支持了一批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快速发展。
“提升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必须点线面结合。 ”李玉清认为,“点”,即研发转化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线”,即发展一批新兴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高效发展;“面”,是打造一批有产业集群特征的园区和产业基地。
一批产业链长、配套企业多、带动作用强的项目,通过“861”平台在江淮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合肥联想一期、奇瑞自动变速箱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江汽纳威司达发动机、亳州时代国际医药城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李玉清表示,近四年省发改委支持135个成果产业化项目、205个主导产业贴息项目。争取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试点、产业升级支持项目共600余个,带动先进制造业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立足既有产业基础,打造新兴产业基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汇集融合。合芜蚌新型平板显示产业、芜马合工业机器人、合芜马工程机械、蚌埠生物、亳州现代中药、马鞍山铁基新材料、滁州电子信息……一批产业基地激活自身优势,提升内生动力,形成支撑安徽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源。
各地 “定制”科学规划,引导资金投入,破除融资瓶颈,提供制度支持
既有顶层设计,又有系统扶持,让大中小企业“全面开花”
芜湖市近期出台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若干政策,设立专项资金,采取参股投资、股权激励、项目补贴、发债补贴、贴息补助等方式,以“真金白银”支持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此外,市里还将该类产业投资项目考核系数加大到一般工业投资项目的3倍至5倍。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当前,我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优势竞争力,但体量不大,实力不强。技术发明、成果转化、产业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路径长,当技术尚有欠缺、生产未达规模、配套和服务还跟不上、商业模式不成熟时,往往会遭遇市场、资金、制度等瓶颈制约。
“对于政府而言,除了通过重大项目进行引领,还必须搞好顶层设计,做好政策引导。 ”省发改委有关人士认为。实践表明,做好顶层设计,实行战略推进,才能有的放矢。
去年底,省发改委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对合芜蚌马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试点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和咨询,进一步明确了新型显示和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布局和各市定位。有了顶层设计,2014年新型显示产业重点突破3D显示技术,促进京东方10代生产线和康宁显示玻璃基板项目落地,争取产能和竞争力成为全国第一;机器人产业突破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等核心技术,洁净机器人、埃夫特10000台机器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运行,产业链初步形成。
充分发挥财政性投资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至关重要。到目前,我省共有6支创投基金列入国家计划,资金规模15.63亿元,其中,中央参股3亿元;推动设立了27家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扶持了一批科技型企业上市;合肥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芜湖市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抓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要抓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帮扶要帮在点子上,帮中小创新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就是为成长期的企业雪中送炭。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