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阁(散文)
艳阳高照,秋叶一片金黄。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随着界首作家采风团走进中国画佛第一村、安徽省界首市陶庙镇司营村翰墨文化园,心情万般舒畅。这里有二十多处景点,每一处景点都令人怕案叫绝、流连忘返。但最让我心动的,不是翰墨文化园内高大耸立的释迦牟尼巨像,不是这里发明创造、匠心独运的仿古建筑,而是金碧辉煌造型极其别致的文昌阁。它的外围是钢木结构的花格子墙,内墙由木板扣合而成,穿廊可容纳两人并排行走。整个文昌阁雕梁画柱,飞阁流丹,里面悬挂着一张张名人字画,让人耳目一新。文昌阁虽然造价不足百万,但是它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非同寻常,是它一下子圆了界首市七、八十万人、甚至是几代界首人热切盼望的一个梦想。
说起文昌阁,相传乾隆四十年乙未科殿试初选前三甲,状元(祝顺昌),榜眼(吴锡龄),探花(沈清藻)。其中状元祝顺昌,字君豪(1753年一1776年),清颖州界首集(今界首北祝楼村)人,因乾隆忌讳祝顺昌名号,认为不利大清。改点,吴锡龄为状元,汪镰为榜眼,沈清藻为探花。祝顺昌被革去功名,自返家乡。据《祝氏家谱记载》,祝顺昌返乡后在颍水北岸,高悬草房三间,以竹为墙,自题《聚贤阁》,遇有达官显贵饱学之士者路经此地,以茶敬之,常聚文人墨客《聚贤阁》吟诗作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有人举报纪晓岚藏有《顺昌诗集》,乾隆一听大为恼火。本来因自己一时疏忽点了祝顺昌状元,常为此事自责,今天有人旧事重提一时大怒,纪晓岚为了自保,遂检举于敏中、祝顺昌、吴锡龄、沈清藻等人写有反书反诗,牵扯“文字狱”,结果于敏中被皇上训斥,祝顺昌,吴锡龄,沈清藻等三人被皇上秘赐御酒而死。家乡人为了纪念这位状元,重振地方文风,在道光年间捐款,重建《聚贤阁》,题为《文昌阁》。
界首县志曾有关于文昌阁的记载:文昌阁位于界首城内教门街东头,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咸丰时,毁于兵火。同治初年重建,高3层,顶层五色琉璃瓦。民国33年(1944年)《界首一览》记载阁的建筑云:“阁成六角,外建穿廊,前襟沙河画栋与波光相映,上凌霄汉,丹楹共霞彩齐辉......不唯广宏神座,且著三镇文风也。”清末贡生王先登撰文昌阁联:玉帝楼东烟吐玉,文昌阁下水成文。文化大革命时,遭到破坏,成为界首之痛,重建文昌阁成为家乡人的一大愿望。
由上述记载,我们可以想象出文昌阁昔日的辉煌,足以说明当地文风兴盛由来已久,以及人们对文化的重视和期盼。然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拿起手中的笔,浓墨重彩热情讴歌、赞美社会主义新生活。于是,重建文昌阁很快摆上了议事日程。每逢文人聚会或人大、政协讨论会上,总有仁人志士上台发言,提到重建文昌阁。报告打到市领导那里,领导对此也很重视,于是开始对重建它的选址、经费、房屋拆迁等问题,展开一次又一次激烈的讨论。毕竟,旧址上早已盖上了民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讨论来讨论去,过了一年又一年,雷声大雨点小,一直未能如愿。
谁想,这个梦想却被当地一位画家不声不响地给圆了。这让我骤然想到生活中,很多群众完全可以自行解决的事情,如修筑一条村路,只要大家齐努力,你兑一点钱,他出一点力,很快就能修好。可是,这些人往往抱着一种侥幸的依附心里,希望政府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就这样,一拖就是永无尽头,接下来便牢骚满腹,埋怨政府有关部门不为民着想,不关心群众疾苦等等。不过,很多事情一旦牵扯到政府就是难以解决,不仅程序复杂,而且也有形式主义在作怪,往往一个很小的事情,却涉及几家、甚至十几家单位,只要在某个环节卡壳了,下面便无法进行。如之前在大会小会上提到的重建文昌阁,首先是财政局提出资金问题紧张,紧接着市容局提出拆迁房屋有难度,然后是住建委提出地方狭小无法完成理想的设计,土地局担心审批土地会不会超过红线,招投标时,担心有人浑水摸鱼......这不能不让我佩服文昌阁主人的果断决择了:说干就干,不等不靠,不就是一个文昌阁吗?这有何难?就这样,他拳头往桌子上猛地一砸,不出三月很快就建成了,岂不快哉!
新建而尚未装修完备的文昌阁,在翰墨文化园内大门西侧50米处,为两层钢木结构花格状六角形建筑,顶部有一小亭,六角张开翼然其上,棕红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金碧辉煌。最下面一层,从地面上六层台阶便到,南北大门相通完全敞开,里面放置几张条椅,供游人歇息谈心。过道西侧有一楼梯可达至宽敞的二楼大厅。二楼北面不像一楼那样敞开着,是钢木结构的格子型墙壁,上有一个个玻璃小窗。站在外墙与内墙之间的穿廊上,可以欣赏四周远远近近的风景。二楼南面,无外墙遮掩,极目眺望,村庄、田野、小河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逸兴遄飞。
在文昌阁二楼逗留了一会,大家围绕着文昌阁亲密交谈、议论纷纷,对它的建筑样式和风格赞不绝口,同时也对文昌阁主人的远见卓识无比赞赏。他虽然是农民出身,一介书生,一位画家,不像当地那些炼铅的、炼铜的、炼铝的,以及从事经营再生塑料产业的财大气粗的老板富有,却能够作出惊人之举,慷慨解囊,为家乡人民创办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翰墨文化园,并在园中兴建这样一个预示着将来这里文风昌盛、文化繁荣的文昌阁。比起那些只图个人发财,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至以牺牲人们的生存环境为代价而一夜暴富的土豪们,是多么值得人们尊敬与赞扬啊!
当我走下二楼离开文昌阁,仍情不自禁地频频回望这座雄伟壮观、高大气派的文昌阁,心里暗暗地发誓: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辛勤耕耘、矢志不移、为群众创作出更多更好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既是因为文昌阁,更是为了不辜负文昌阁主人的那份赤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