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蓝图】高质量发展的"安徽作为"

18.03.2018  06:00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我省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凝聚共识。近期省统计局发布了《安徽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组组翔实的数据标注出提质增效的“安徽实践”,呈现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安徽作为”,展现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安徽蓝图”。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在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大力推进落实,着力推动我省经济发展从“”转向“”。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勇于攻坚、闯关夺隘。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互促共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做打基础、补短板的工作,以“钉钉子”精神优化发展环境,图近功至恒远,积小胜为大胜。高质量发展是全民共建共享的发展,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让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

   如何互促共进

   公报“数说”: 增速缓了,但结构更优了、效益更好了、质量更高了

   代表委员: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壮大实体经济,让各类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公平竞争、聚力发展

   ·读报告·

   要尊重经济规律,远近结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互促共进。

   ·说数据·

  过去5年来,安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位次靠前。2012年,全年生产总值(GDP)17212.1亿元,2017年达到27518.7亿元,5年净增超过1万亿元。

  当前我省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1%,到2017年,这一增速放缓至8.5%。但结构更优了: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2.7∶54.6∶32.7调整为9.5∶49∶41.5,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效益更好了:2017年全年财政收入4858亿元,比2012年的3026亿元净增60%,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85.3亿元,同比增长19.7%,2012年的利润为1470.2亿元,同比增幅11.3%。质量更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反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指标,2012年为41336元/人,2017年达到62975元/人,净增50%以上。

  “”的变迁,“”出了令人信服的道理:随着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有序推进,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正在奋力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互促共进。

   ·听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吴友胜: 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政府工作报告高度关注减轻企业税负和非税负担,部署了一系列真招实措,这对实体经济发展无疑是重大利好。随着一系列减税减费政策措施的落实,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都将轻装上阵、聚力发展,让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

   全国政协委员许礼进: 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创新监管模式,确保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从而破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动力

   如何更加强劲

   公报“数说”: 区域创新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新兴产业业态蓬勃发展

   代表委员: 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充分尊重和发挥企业家精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读报告·

   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说数据·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安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建设,区域创新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

  统计公报显示,全省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2017年末,全省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8.4万人,比2012年增长40多万人;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由2012年的14.5万人增长至2017年的22万人;全省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1.97%。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业态生机蓬勃。

  人力人才资源是安徽的“富矿”,我省正在全力优化创新生态,构筑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奋力打造“双创”升级版。 2017年,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0.4万户,增长17.1%,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23.2万户,增长21.9%。 2017年,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232.7万人,与2012年的648.3万人相比,增长近一倍。

   ·听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曹仁贤: 安徽从来不乏创新资源,关键是把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如何实现这种转化?创新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催化剂。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努力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鼓励更多人投身产业创新实践;要充分调动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推动他们做创新文化的引领者,做产业创新的带头人和领路者。

   全国政协委员郑永飞: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安徽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和集聚海内外优秀创新人才。要切实发挥一流科学家和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青年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

   群众获得感

   如何更充实

   公报“数说”: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收入结构优化,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代表委员: 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老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读报告·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说数据·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统计公报显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群众获得感增强。2017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40元,比2012年提高10616元。2017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8元,比2012年提高5578元。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 2017年年末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1078.39万人和2107.49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加了294.69万人和447.69万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覆盖16个市,建立医联体279个,医共体扩大到66个县区。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7年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377.9万人,比2012年增加171.1万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发生率从12.6%下降到2.2%。

   ·听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细之又细抓好脱贫攻坚,实事求是,认真工作,精心规范档卡资料,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真正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

   全国人大代表高莉: 在保障改善民生的“七有”中,解决“幼有所育”问题是一块“硬骨头”。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相关公共政策,加强统筹管理,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扩大现有托幼园所的规模和容量,推进托幼服务均等化。此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3岁以下婴幼儿托儿所、幼儿中心等机构建设和运营,努力提供灵活多样的普惠性托儿服务。

   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如何用好

  公报“数说”: 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来皖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代表委员: 坚决啃下基础性关键改革“硬骨头”,发挥区位、产业、科技等综合优势,构筑大开放格局

   ·读报告·

  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说数据·

  新一轮改革大潮,向纵深推进。过去5年来,安徽敢闯敢试、稳扎稳打,国家级重大改革试点取得重要成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提前1年完成,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全面展开,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高质量发展要有“”有“”。我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工商登记“七十一证合一”改革启动,全省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17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0449户,比上年净增1067户,民营工业企业成为“生力军”。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755个村实施“三变”改革。改革的广度、深度、力度日益增强,改革的动力、活力、红利日益显现。

  扩大开放是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加速崛起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省实施双向互动、内外联动的全面开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地位日益凸显。推进外贸优进优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从6.2%提高到24.7%,跨境电商贸易额年均增长30%。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73亿美元,年均增长13%。统计公报显示,到2017年末,来皖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增加到80家,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听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硬作风,坚定不移推动工作再抓实,坚决啃下“硬骨头”。

   全国政协委员胡剑江: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是安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必然选择。要抢抓国家新一轮开放发展机遇,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科技优势,进一步强化大开放意识,坚持大开放战略,营造大开放环境,构筑大开放格局。

   供给结构优化和总需求适度扩大

  如何良性循环

   公报“数说”: 新兴产业、重点行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加快培育

   代表委员: 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引领,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进产品和服务“品质革命

   ·读报告·

  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顺应居民需求新变化扩大消费,着眼调结构增加投资,形成供给结构优化和总需求适度扩大的良性循环。

  ·说数据·

  扩大有效投入是稳增长的关键支撑。 5年来,我省着力调结构、补短板、增后劲,一批影响力强、带动性大的项目顺利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加快培育。统计公报显示,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从2012年的15055亿元增至2017年的29186亿元。

  省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副处长陶宗华说,全省各地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投资的质量和效益,瞄准发展短板,持续精准发力,推动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共安排亿元以上项目5516个,当年完成投资14318.2亿元。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352.9亿元,占比提高到25.2%。

  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基础性作用。统计公报显示,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6142.8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11192.6亿元。在一系列扩大消费需求政策的促动下,我省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消费重心发生变化。2017年家具类零售额增长最快,同比增长23%,汽车、建筑装潢材料、家电音响器材零售额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听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梁金辉: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企业使命在肩、责无旁贷,需要发挥好主体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许启金: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造就出更多的“大国工匠”,推动制造业“品质革命”,我国才能真正建成制造业强国。本版策划:安徽日报经济新闻中心撰稿:(记者 胡旭 郑莉)

【专题】聚焦2018年全国两会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的“安徽作为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胡旭 郑莉    编辑:叶广冬
今年前两个月安徽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 工业增速加快进全国前十
记者昨从省统计局 新闻 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News.Hefei.Cc
今年前两月安徽经济运行成绩单出炉
  记者3月15日从安徽省统计局获悉,今年1-2月,我省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徽广播
淮北市前两个月财税运行情况平稳
  中安在线讯 据淮北新闻网报道,前两个月,我市财税运行情况平稳,据统计数据,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8.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