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繁重收入偏低 “护士荒”亟待突破现实困境
5月12日是第104个“国际护士节”。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医院床护比为10.45,已超过国家规定的10.4的标准。但业界呼声与统计数字反差很大,普遍认为护士群体仍未摆脱工作繁重、收入偏低、职业认同感差的怪圈,快速增长的护理需求与长期不足的护理投入之间的矛盾仍未解决。
@咔咔龙说真的,如果能多点护士就好了。我所在病房共有编制床位19张,护士11名。因为太忙,医院最近加配了1名护士。从数字上看,科室的床护比已超过标准,但事实上,除了重大节假日外,病房里基本都要收30位病人,现有护士数量根本担负不了实际工作量。逢到白班,为患者办理出入院手续、整理床单、发药、静脉输液,做术前准备及宣教,做雾化吸入,记录血压值,盯紧检查结果,三方核对医嘱,接待会诊,写电子交班……全是我们的工作内容,而且几乎每项操作都要重复好几遍。这还不算,到了夜班,才真正显示出护士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名护士每周要上两个夜班,由两名护士共同值班。如果我夜班临时请假,就会有一个白天已经上了10多个小时班的人替我继续上夜班。到了第二天,她的白班不能接着上,还要再找人替她。除非发烧到39摄氏度,我们护士都不会“下火线”。
@小夷变身科研狗近年来,大多数医院都经历了医疗量的“隐形扩张”,体现在护理工作上,就是护士工作量的增长。 2005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为7184万人;到2013年年底,这一数据变成了19215万人,增长率高达167%。而同一时期护士数量的增长远远“追”不上医疗量的增速。再加上近几年各地纷纷开展优质护理工程,护士职责更是以几何倍数增加。比如,“术前宣教”这项工作,以前几分钟就能做完,现在没有半个小时根本做不完。所以说,护士人数看似在增加,可实际上工作量增加更多。因为心身疲惫,缺乏被理解和尊重且认为无发展前途,不少护士离职意愿强烈。
@牵猫逛的老鼠说到底,护理人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还是护士不挣钱。比如在北京,医院一级护理收费仅为9元一天,医院还需要通过别的医疗项目收入来弥补护理成本支出。护理人员配置越多,医院负担的成本越高。这样的现实,哪家医院情愿承担高成本大幅度增加护士人手?目前,政府对公立医院普遍补偿不到位,医院背负运营和发展压力,自然更愿意在盈利项目上“做文章”。因此,在我国,促进护理发展始终缺乏原始动力。
@医者仁心在我国,护士群体构成以年轻女性为主。我们医院护士的平均年龄是34岁,都在结婚生育的适龄阶段,每年都有大量护士处于孕期。再加上休婚假、产假、探亲假、教学假等,选取任何一个时间段,都会有百余名护士不在岗。所以,如果用在岗护士作为基数计算,医院护士配比更会大大缩水。当前,中国正快速步入老年社会,全社会对护士的需求将呈现刚性上涨的趋势,护士紧缺势必成为常态。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在现有条件下找到突破的新思路和好的做法。
医院可以聘用外勤人员专门负责领取物品、送病人检查等日常事务,从而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护理病人。医院应调整经济核算方法,改变长期以来的重“医”轻“护”现象,通过积极疏导不良情绪等方法,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同时,要完善护理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机制,使公立医院能及时补充护理资源,同时改革职务任用和职称评定机制,拓宽护理人员行政职务通道和专业技术职务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