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圩葡萄的三个“成功密码”
游客在采摘大圩葡萄。(本报资料图片)
种出甜美可口的葡萄,需要光照、降水等适宜的因素;而从传统农业的土地上,孕育出一个每年迎来上百万人次游客的“中国最美湖区”,则需要政府扶持、科技支撑、塑造品牌等各种手段多管齐下。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日前多方探访,揭秘大圩的“成功密码”。
政府引领走生态发展的道路
很多人知道大圩的历史转折发生在2003 年,当年,大圩推出了第一届葡萄文化旅游节,正式走上了乡村旅游和都市农业的康庄大道。但少有人知的是,在确立发展模式以前,大圩存在很激烈的“路径之争”。
“当时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发展乡镇企业,一种则是走生态发展的道路。”一名拥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大圩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办企业不仅有税收,还能提供就业岗位,立竿见影,所以,相当一部分人倾向于办乡镇企业。”
大圩镇镇长钱炳也回忆说,大圩的区位优势很好,当时有不少企业都想落户,“但是,最终大圩还是毅然选择了发展都市农业这条路。”2004 年,大圩专门请了北京一家公司做了总体规划,“这个规划非常超前,十多年来,党委政府换了几届,但大圩发展的路径一直按照规划指引的方向,没有变过。”
大圩葡萄种植户李勇告诉记者,政府的引领和扶持,是大圩获得今天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做了一个加减法,他们没有办企业,而鼓励种葡萄,减的是政府的税收,但加的却是大圩居民的收入。”
科技支撑高科技武装小葡萄
“大圩葡萄的味道就是不一样,特别香甜。”上周末,在大圩品尝新鲜葡萄的合肥市民李小姐告诉记者,每年夏天,她都盼着大圩葡萄成熟的消息,然后前来大圩大快朵颐一番。但她不知道,大圩葡萄之所以鲜甜,是因为背后有高科技的支撑。
“有的地方种葡萄,一亩地种一两百株,我这一亩地,只种六棵树。”大圩一家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贺明伍告诉记者,他们采用的这种模式,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种植方法,“跟日本等国家是同步的。”而这种种植模式的好处是,更加通风透光,葡萄的口感品质会更好。
大圩镇镇长钱炳说,大圩与安农大专家有着长期合作,“我们还多次通过省市外专局,聘请外国专家前来指导,引进多个葡萄新品种的栽培技术,以及日本套袋技术和避雨设施栽培等多项技术,促进葡萄品种丰富多样。”
在高科技武器的支撑下,大圩葡萄先后获得无公害标志使用权、国家绿色农产品A 级认证等荣誉。截至目前,大圩葡萄品种已增加至30 多个,包括巨峰、夏黑、黑丰、黄提、维多尼亚、美人指等多个市民喜爱的品种。
节庆经济葡萄节吸引百万客
大圩成功的第三个密码是发明了“乡村节庆经济”。一名大圩镇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3 年春天大圩镇尝鲜办起菜花节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当时就有人说,菜花这东西不是到处都有吗,人们凭什么来你大圩看。”但让人想不到的是,游客居然真来了。看到试水的效果很不错,当年秋天大圩办起了第一届葡萄文化旅游节,从而拉开了大圩蜕变的序幕。
大圩葡萄种植户李勇说,办葡萄节之前,葡萄有时候还烂在地里,“随着葡萄节里游客接踵而至,葡萄销售一空,葡萄经济的局面立刻不一样了。”村民陆再虎也告诉记者,以前是挑着葡萄上街没人买,现在葡萄节每年吸引上百万人次,“我们坐在田头等客上门,家家户户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尝到了“节庆”的甜头,大圩后来又陆续举办了“春色滨湖乡村旅游节”“春色大圩踏青美食文化节”“绿色大圩葡萄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活动。“大圩葡萄”的市场认可度和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大圩还逐步形成草莓、哈密瓜、油桃、杏等多种瓜果竞相争艳的瓜果种植业体系,实现了“四季有采摘,四季有美景,四季有节庆”的多元模式。解红伟本报记者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