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北京通州知名度
历经8年,大运河申遗终获成功。昨天,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处世界遗产。
大运河至今发挥重要作用
大运河申遗牵动亿万国人的心,由于结果产生时间几度改变,在人们苦苦等待时,网络上甚至提前爆出申遗成功的“假消息”。但当大运河成功申遗的确切消息传到国内时,那些网络上的“乌龙事件”也都成了美好的插曲。
在评审会议上,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会议发言中表示,大运河的申遗使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在中国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1.7亿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
大运河确定北京历史地位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向记者介绍,大运河是交通动脉,就像高速公路。特别是隋唐大运河的修建,为北京成为政治中心奠定了基础。
刘庆柱说,隋唐大运河修通后,北京成为重镇,是隋朝除都城外最重要的城市。北京从一个地方城市,开始向全国政治中心演变。没有隋唐大运河,难以想象辽金如何去征服南方。
另外再说京杭大运河,北京是起点。因为元代北京已经成为政治中心。通过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加强了黄河长江流域之间的联系,对国家的统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庆柱表示,在大运河沿岸各城市中,北京的地理位置最重要,可以说运河就是为北京而修。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北京现在留下的遗迹,都是见证大运河的修建和北京发展的重要物证。下一步北京市在各方面城市建设中,一定要为运河文化遗产让路,毕竟这些遗产已经不多了。
-声音
市文物局:大运河将开展遗产监测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昨晚表示,大运河申遗成功,丰富了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内容和类型,将一步推动北京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北京成为国内世界文化遗产最集中城市之一。对北京文化中心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水平不断提高,保护现状得到持续改善。中央、市财政文物保护经费得到保障,每年投入都超过亿元。市规划、水务等部门也积极配合文物部门做好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遗产本体能够及时得到维修。特别是近年来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全、技防等设施得很大改善,文物监测系统逐步建立,服务基础设施功能不断提升。
该负责人透露,下一步运河遗产保护工作将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针对大运河这样的活态的、线性的遗产,进一步提升遗产管理水平。二是加大遗产保护力度,进一步发掘遗产历史文化内涵,继续开展对通州运河古建筑群修缮等工作,启动东城区玉河南区考古工作及历史景观恢复的研究。三是多部门联动,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大运河水质与水环境,加快大运河遗产监测系统的建立。
专家:申遗成功提高通州知名度
通州运河研究专家周良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作为大运河的终点,通州区近年为大运河申遗做了许多工作。比如投入大量经费,在运河两岸营造万亩森林公园,对运河北端的三教庙等文物单位进行了修缮。
周良介绍,通州在运河两岸的建设施工中还发现了很多木料、石板等运河遗迹,全都进行了妥善的保护。
周良认为,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通州的知名度得到极大提升,对通州的规划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今后通州肯定要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进一步加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