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社区“微治理” 打造文明“微品牌”

28.07.2015  19:17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互联网+”时代向我们阔步走来的今天,科学高效地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平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已是大势所趋。

  2013年2月,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正式挂牌成立,并率先尝鲜,在全市开启了“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的互融发展模式。社区以突出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为核心,综合使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传播载体,在“引导网民、联系网民、服务网民”上探索新思路,使网络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7月24日,中央文明办在合肥召开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滨湖世纪社区作为唯一的社区参观点,接受了来自全国各地与会代表的检验。由于在推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效显著,社区一系列先进做法被中央文明办誉为开启了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进社区的“包河模式”。

  把握主导权——推行社区“微治理”引导网民网聚正能量

  作为一个挂牌成立仅仅两年半的新单位,滨湖世纪社区现有11.4万常住人口中,70%以上来自合肥市外,管理服务难度大。同时该社区的网民数量达到7.84万人左右(含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68.8%,他们学历层次较高,网上交流频繁,网络维权意识较强。为主动呼应扑面而来的网络社会,滨湖世纪社区在“引导网民、联系网民、服务网民”上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路径。

  张明珠是社区一位普通居民,今年已63岁的她可是一位网络公益达人。2014年5月,张明珠在“滨湖帮客QQ群”、“邻里之间互助群”、“世纪早茶”微信群等平台,号召社区居民把自己家不穿的衣服拿出来进行捐赠,集中打包起来送到云南省福贡县匹河乡一个贫困偏僻的村落。“到目前为止,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作用,我们已经捐出了8000多件衣服,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他们写信感谢我们,这让大家尤为感动。”张明珠说,现在不少社区居民都主动加入到她成立的“衣旧传情”的队伍中来,越来越多的正能量在网络上集聚起来。

  除了通过社区微信群、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等发布善行义举榜、开展公益达人秀、志愿风采展,传播小善,汇聚大爱等“网赞公益”活动,滨湖世纪社区还开展了“网晒家风”、“网评时事”、“网聚共识”等网络“六进”活动,特别是在“网晒家风”活动中,通过社区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以“晒家风·亮家训·话家规“、”我的家风好故事”等为主题的网上家风建设活动,目前已吸引了2600多户家庭的积极参与。“在网聚共识上,我们围绕居民关注的小区停车、高空抛物、宠物饲养、烟花燃放等开设网上议事会和网友恳谈会,推行社区‘微治理’,促成居民文明习惯养成。”滨湖世纪社区党委书记郜志华介绍。

  服务网民——收集网上意见实施公益项目68个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创建工作的难点问题着手,精心打造文明微品牌,才能赢得老百姓的赞许和支持。

  目前,滨湖世纪社区通过打造“两群两微一厅一室”(“两群”即微信群和QQ群,“两微”即社区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一厅”即网友会客厅,“一室”即社区新媒体工作室)这一新媒体传播平台加强和网民互动,收集民意、化解民怨,巧妙架起了政府和老百姓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郜志华介绍,每月社区通过网络平台搜集居民意见多达20余条;通过梳理共性问题,实施公益项目68个,涉及领域主要是公共管理类、公共安全类和公益类,共投入资金逾300万元,有效地纾解了居民怨气、化解了网络戾气、增进了社区和谐。

  “对民需类意见,我们以项目制方法予以办理。”郜志华介绍,通过建立社区“微公益广场”,依托社区共治理事会对网民意见进行项目运作,推出了观湖苑休闲长椅、启明星幼儿园爱心斑马线等68个公益项目,成立了滨湖爱心服务车队等37个社会组织。此外,对民难类意见,社区则以督办制方法予以办理。比如社区会根据网民较多反映的物业管理问题,创新物业管理模式,有效撬动物业公司的社会管理属性,赢得了群众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