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探索强村带弱村“抱团式”发展机制

22.07.2015  10:51

  去年以来,我市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先后筛选129个班子战斗力、综合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与129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结成“帮带共建”对子,积极探索“强村带弱村”互帮互助新机制,走出一条“抱团式”发展之路。

  “复制”党建模式 夯实基层组织
强村运用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与弱村的互动交流,指导帮带弱村优化班子结构、规范财务管理、落实党务村务公开等相关制度,帮助弱村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从强村“两委”班子中选派1名思想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的党员担任弱村党建指导员,帮助抓好制度建设、载体设计、档案管理等;利用全市党员统一活动日结对双方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组织弱村党员到强村观摩学习共同上一堂党课,学习先进经验,互相启发交流协作。
“复制”优势项目 培育支柱产业
通过项目扶持、技术指导、资源共享等方式,积极向弱村延伸优势产业,每年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到弱村开展技术指导,带动弱村制定切合实际的村域经济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如谯城区古井镇“强村”减店村出资帮助“弱村”王集村联办酒糟加工厂,签订联建合作协议,带动王集村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目前,全市强村带弱村共建资金519万元,开展合作项目67个,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观摩交流605次,带动创业就业998人,为群众办实事451件。
“复制”创业路径 带动农民增收
我市发挥强村营销网络、市场信息、就业渠道等方面优势,拓宽双培双带领域,帮助弱村培育一批党员创业骨干和带头致富能手,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劳务收入。在强村的带动下,全市已有35个弱村逐渐走上了“以强带弱,共同致富”的发展道路,实现村民人均纯收入年增10%的目标。(王娇佼 陈显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