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男子医院拦车炸伤医生续:事发前他在家里留了遗书

21.08.2015  09:05

汪医生的私家车有 多 处 被 炸 痕迹。(本报资料图)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讯 儿子在医院跳楼身亡,离世一周年时,父亲来到医院拦停一辆私家车,用自制爆炸物炸伤开车的医生。新安晚报、安徽网昨日报道了这起发生在池州的袭医案(新闻回顾: 池州一医生被拦车炸伤 嫌疑人因儿子医院自杀而怀恨 ),引起广泛关注。悲剧发生后,受害医生家庭又遭受了怎样的折磨?嫌疑人这一年又有怎样的心路历程?

记者昨天采访了双方亲属、同事。省内相关专家呼吁,政府应及时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及帮扶机制,避免此类悲剧再次发生。

受害人一家遭巨大打击

同事说:汪医生的妻子本来心脏就不好, 受刺激后现在还在住院

“在我们同事眼中,汪医生是个很不错的人,他性格好,是个做事很谨慎的人,待人也不错,真想不明白他为何就这样无缘无故地成了受害者。”事发后,一名同事向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这样介绍他眼中的汪医生。据介绍,汪医生是池州市人民医院心理科的主治医师,工作30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在同事们的眼中是个好人。

汪医生的同事、池州市人民医院党办钱主任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后,同在该院工作的汪医生的妻子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她本来心脏就不太好,看到现场的血腥场面后,只站了一会儿就差点晕倒,当时就被我们送到医院的心内科进行救治。”钱主任说,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汪医生的妻子和同事们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他妻子受刺激太大,现在还住在医院”。

据同事介绍,汪医生的妻子在医院属于临时聘用人员,而且其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太好。他们的女儿去年刚在外地参加工作,得知父亲出事后,女儿已于8月19日连夜从外地赶回来,“汪医生算是家中的顶梁柱,发生这样的事后,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对他整个家庭的打击都非常大。我们现在只盼着他的手能早日恢复。”

“他手部的炸伤非常严重,双手手掌几乎都炸烂了,包括虎口在内很多地方都裂开了,里面的肌肉都炸烂翻过来了,左手食指整个都没有皮肤了,只剩下骨头,看起来简直惨不忍睹。”昨天下午,池州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周骏武向记者介绍,目前,医院已请来省内最权威的专家进行会诊,“昨天做了三个小时的手术,目前情况比较稳定,但最终能恢复得如何现在还不好说。”

嫌疑人失去生活的希望

亲属说:儿子身亡后,他每天跑到坟头哭泣,家人心酸但无能为力

“本来我哥性格就比较内向和孤僻,去年侄子跳楼事件发生后,他变得更沉默寡言了,平时很少与人交流。”昨天下午,肇事者汪某的二弟汪贵兵告诉记者,去年侄子去世后的头一个月里,“ 我哥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步行两公里左右到儿子的坟头去,然后坐在地上放声大哭或者默默流泪,看着让人心酸但又无能为力。”

据介绍,犯罪嫌疑人汪某是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长山村人,以前跟随其二弟在上海打工,家庭经济条件在儿子生病前还算不错。“ 变故发生后,他曾打电话问过计生部门,咨询能否再生一个,后来也问过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否再生,但得到的都是冷漠的答复。后来,他渐渐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与信心,也丝毫感受不到什么关爱。他感觉自己被社会完全抛弃了。”汪贵兵分析道。

汪贵兵介绍,大约十天前,汪某辞掉了上海的工作回到家中。从上海回来后他没去过任何一个亲戚家,每天要么躲在家中,要么去儿子的坟头。“ 前几天我回来曾找他聊过并问他打算,他说先休息一阵子再说。”汪贵兵介绍,事发后警方在其家中还找到了已写好的遗书,“ 说明他已经计划好在孩子去世一周年之际报复医生。”

“发生这样的事我也很心痛,对汪医生来说,他的确是完全无辜的受害者。衷心希望他能早日恢复健康。”汪贵兵对记者说,“ 站在我哥一家的角度,他们家其实也是个可怜的受害家庭。我们现在回过头想想,都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不做傻事。对他的未来也感到很茫然。”

记者昨天了解到,汪某也在爆炸中受了伤,现在做完手术后,正在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同时被警方监控。

这起悲剧本有可能避免

专家说:干预机制不健全,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化解容易引发新矛盾

昨天下午,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安徽省社会心理学会会长范和生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事的发生不仅对当事人来说是悲剧,整个社会及政府机构也值得反思,“ 说明我们的心理干预机制很不健全,社会能够提供的心理干预太少,很多应该得到心理救助的人因缺乏这方面干预而引发新的矛盾。各级政府应考虑建立常态化的心理干预机制。对一些需要关怀的人群应及时给予心理抚慰,以避免引发新的矛盾。”

“按照国外通行做法,包括学校及社区部门应该配备相应的心理咨询师,但从现实看目前很难落实到位。这起悲剧的发生也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范教授说。

“在嫌疑人儿子跳楼后,如果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能及时跟上,发现问题后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及时心理疏导和帮扶,让其心中的不满情绪得以发泄,并积极帮助他主张权益,让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或许这起悲剧有可能避免。”昨天下午,我省另一名心理学方面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者严重缺乏,“ 社会转型期人们心理压力增大,导致一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化解而引发新的矛盾,这值得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这位专家也提到,对于医患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医患纠纷,相关主管部门也应早介入,并建立相应的干预机制,“ 从法律或道义层面最大限度地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并充分考虑适当的人文关怀,让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这样方可避免引发新的矛盾。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本报记者朱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