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递员刘献梅:巾帼不让须眉
图为刘献梅给客户送报纸。
据《安徽邮政报》报道 鼓楼投递分局是阜阳市分公司老先进集体了,这里走出了多名省、市劳模,如今,又有一名投递员紧跟先进脚步,开拓进取,争先创优,她就是刘献梅。刘献梅给笔者最初的印象就是来去一阵风,干练利落,和你主动说话时嘴角总挂着微笑,又略带羞涩。提及刚刚获得的荣誉阜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刘献梅说:“我只是做了一个投递员应该做的工作。我身边的同事都很优秀,我更应该向他们学习。”
岗位上的能手
2007年,刘献梅进入阜阳市分公司成为鼓楼投递分局的一名投递员。在此之前,她在阜阳日报社从事发行工作已7年。“我这辈子就跟报刊发行有缘。”刘献梅笑着说。“我很珍惜这个缘份,送报纸虽然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但是听到用户说一声谢谢,回一个笑容,我就很开心了。”刘献梅负责的投递区域是阜阳市的老城区,很多单位外迁,商户和居民区较集中。在多年投递工作中,她谨记“邮件似生命,时限抵万金,服务质量树口碑”的理念。每天早上6:00多,刘献梅早早赶到分局迎接邮车,为了赶时间早出班,她选择性的分排报纸,“小批量的报纸要分一下,像晚报、日报这样的报纸不用分排,段道上的每位订户订报情况我都记在心里,错不了!”面对笔者质疑的眼神,刘献梅自信满满。她工作起来,眼疾手快如风,步伐轻巧急速,“都习惯小跑了,慢不下来。”看着她工作的身影,笔者感受到了“时间就是效率”。
“刘献梅一个人超额完成了我们分局形象期刊的分解计划。”鼓楼投递分局负责人魏哈称赞道。在2015年报刊大收订中,刘献梅把目光放在形象期刊上,希望通过开发单位客户,实现增收增量。她成功公关两家客户,制作形象期刊1.2万册,实现流转额6万元。在投递服务中,刘献梅手勤腿勤嘴勤,不放过任何一次收订机会。在分拣信件时,细心的刘献梅发现一位单位用户的期刊是从外地寄过来,联想到一些企事业单位经常向客户赠送形象期刊,她料定这里面一定有文章可做。在投递时,她主动向用户询问期刊的由来,了解用户单位的宣传需求,又带了其它单位制作的形象期刊积极推介,几番沟通协商,说服用户制作形象期刊用于宣传。
近几年,私费订阅成为报刊大收订的主战场。刘献梅看到身边的同事发展校园报刊带来的规模效益,也跃跃欲试。可是她的段道上没有一所学校,不过,这也难不住她。“张开嘴,迈开腿,我一个一个打探亲戚朋友的人脉关系,让他们帮忙牵线搭桥,去开发空白校园。”刘献梅抹开面子,锲而不舍的拜访、推介,再拜访再推介,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底成功开发了4所空白校园,收订中/高考复习快递1190套。开发22所幼儿园,收订《幼儿画报》流转额1万余元。凭借优质服务,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住了客户,2014年全部续订校园报刊。
营销上的好手
天天跟客户打交道,刘献梅深知只有优质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无论什么天气,她都按时出班,从未出现过邮件压积延误现象;发自内心地将微笑服务进行到底。按说投递到单位的信件报刊,直接送到收发室就可以了。可是,刘献梅每天宁愿多走点路,多爬几层楼梯,也要亲自把邮件送到收信人手中。“虽然只是打个招呼,送个报纸,但是与客户的关系更密切了。他们直观感受到邮政的服务,认可我们的品牌。”刘献梅说。优质服务积累的客户关系,也为她营销邮政产品铺平了道路。在家乡包裹、代理车险等营销活动中,刘献梅主动向报刊客户宣传推介产品。2013年底,她在给一家企业送报纸时,了解到这家企业打算过年给员工发福利,心想老总是我客户,平时挺和气的,抱着试试看心态,她拿着宣传单页向老总推荐家乡包裹,把各项产品及价格一一介绍。让她意外的是,这位老总当场表示首选邮政产品,并说“就冲着你对工作的态度,对客户的热情。订你们的产品放心!”在刘献梅那里,营销似乎变的简单了,该公司最终订购了900盒家乡包裹。日常投递报纸时,她遇到客户总会聊上一句:家里买车了吗,车险在哪买的,邮政代理车险,价格更优惠。她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下客户的车辆及车险信息,帮客户询价比价。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刘献梅一有时间就学习车险知识,了解各个险种的理赔范围,理赔流程,还经常奔跑于各科室间,向同事学习请教专业知识。“其实我最苦恼的就是口才不好,不像别人那样什么都讲的头头是道。”刘献梅说。但是这并不防碍她成为营销上的好手,近两年,她累计销售代理车险20多份。
邮路上的帮手
在投递段道上,刘献梅用心经营着一条爱心邮路。家住颍上路国库家属院的贾同轩老人,是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一人独居。刘献梅每天送报总要跟老人聊上两句,问问老人的身体情况,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随手把生活垃圾帮忙倒掉。她见老人年龄大,操持家务力不从心,每周利用半天休息时间,到老人家里帮着洗洗刷刷,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净利落。现在,只要听到摩托车发动的声音,老人一准跑到门口来迎接,像自家孙女回来了一样。2014年冬天,刘献梅送报见到老人步伐蹒跚,表情痛苦,知道老人患有关节炎,腿疼走路困难后,她二话不说,骑着摩托车到小区门口的药店,为老人购买了一幅保暖护膝,叮嘱老人天天穿戴,注意保暖。“我做的都是一些小事,大家相处久了,都像亲人一样,看到老人独自生活艰难,就会想起我病逝的母亲,希望老人能有一个温暖的晚年。”刘献梅说。
经常跟报纸打交道,也少不了看报纸。刘献梅从报纸上看到哪发生了自然灾害,谁家有困难,都积极影响号召,捐款捐物。2013年,她从晚报上看到一个公益报道,程集镇石庙行政村一家三个孩子父母又亡,跟随年迈的奶奶生活,生活非常困难。刘献梅与分局的姐妹们商量,决定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虽然投递员的收入不算丰厚,但她还是从街上买了几套新衣服,把孩子们喜欢吃的零食整了一大包,又和姐妹们兑了两千元爱心款。通过报社,她联系到孩子所在的村委会,趁着周末时间,风尘仆仆地赶到孩子家中送上爱心。看到孩子家里连口水井都没有,吃水用水都得去几十米外的邻居家去拎,刘献梅跟姐妹们商议,帮助他们打了一口水井。此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家里的“半边天”
回到家,刘献梅是一个好妈妈。由于爱人是位厨师,家里买菜做饭带孩子的活,她一个人独自承担了。“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了,独立能力很强,都是自己一个人上学放学。”刘献梅说。车多人杂,一个7岁的孩子,怎么这么放心呢?原来,孩子早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刘献梅就专门请人帮助接送孩子,赶上周末工作时,就把孩子一个人锁在家里,刚开始,孩子胆小害怕,经常大哭着跑出来了,左右邻居常常打电话给她,帮着照看一会儿。后来,孩子慢慢习惯了,也懂事了。上小学后,她给儿子脖子上挂个钥匙,让其独立上下学。今年5月份一天,下午突降暴雨,刘献梅投递路上身上被淋湿了,她突然想到儿子上学没有伞,归班后急忙赶到学校送伞,“儿子见了我,特别兴奋,一个劲儿问我今天怎么来接他了。他上学以来,我还是第一次来接他。”说到这,刘献梅有些心酸。平时,总是担心孩子安全,“过马路,一定要左右看看,小心车子”;“听着不是妈妈的声音,千万不能开门”;“回到家,给妈妈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刘献梅每天给儿子上安全教育课。听着她的诉说,看着她麻利的工作,笔者明白了她匆匆的脚步,一头心系着客户,一头牵挂着孩子。(马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