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智、扶志、扶技、扶业“五位一体”啃硬骨 拔穷根 脱贫攻坚正当时

22.08.2017  07:14

  2017年3月,宣城市溪口镇,施工人员在山区的输电导线上安装间隔棒。
  郑贤列摄

  安徽大别山区的霍山县东淠河,已成为白鹤、天鹅、白琵鹭等国家级保护鸟类迁徙的中转地。图为一群白琵鹭栖息于东淠河。
  郑金强摄

  九华山景区风光无限。
  人民视觉

 

  最近一段时间,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村民吕修龙乐得合不拢嘴。居住多年的土坯房终于要换成三层新屋,老吕心里舒坦得很。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光景。妻子患精神疾病多年,孩子又在上学,自己身体也不好,老吕一家是标准的贫困户,日子紧巴巴。曙光出现在2016年,在镇政府的帮扶下,老吕申请到3000元补助资金和2万元小额贷款,发展白鹅养殖,县农委安排专业人员“一对一”技术指导,销售则由铜闸镇工会帮忙联系了农家乐。“去年引进1000只鹅苗,3个月出栏期满后,刨掉成本,一只种鹅的利润在60多元,一年收益就将近7万元。”老吕精气神十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随着安徽省脱贫攻坚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像吕修龙一样脱贫的贫困户越来越多。

  精准识别,打出政策组合拳

  国家重点贫困县20个、省级贫困县11个、非重点县39个……这是安徽特殊的省情,扶贫开发任务很重。按照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2011年全省共有贫困人口790.2万人,居全国第八位,贫困发生率14.7%。

  “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16岁以下儿童、患病贫困人口比例高。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劳动力和丧失劳动力者超过五成,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足一半。”安徽省扶贫办副主任周勇说。

  开展扶贫工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坚决消除该进未进、该出未出、不该进的进、不该出的出等现象。

  安徽省2014年对3000个贫困村、188万户贫困户和484万贫困人口全部建档立卡。2015年组织14.8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2016年,集中开展建档立卡精准核查月活动,对贫困户重新识别。

  安徽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2015年,出台《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省直相关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118份脱贫攻坚配套性文件,涉及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考核评估、贫困退出等方方面面,形成了“1+20+N”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打出了政策组合拳。

  精准施策,统一建立扶贫开发项目库

  安徽省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同时,对贫困村、贫困户逐村逐户进行需求摸底,建立扶贫开发项目库。统一编制扶贫对象和需求清单、扶贫目标和时限清单、扶贫措施清单、扶贫责任清单等。

  今年73岁的林成兵是六安市霍邱县岔路镇元圩村的村民,家里老两口都有长期慢性病,长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过去咱们住的房子头通底漏,一遇到连阴天,屋内都能放鱼秧。”林大爷提起近几年家里的变化十分激动,“后来村里给申请了危房改造。俺们老两口不能干重活,扶贫的驻村工作队还免费送来了100只做好疫苗的小鸡苗让养。

  “林成兵老人的情况只是安徽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每个贫困户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要想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就必须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采取扶贫措施。”霍邱县岔路镇书记胡云富说。

  以致贫原因为依据,安徽省按照“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和“六个精准”工作要求,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

  在产业扶贫上,全面推行“四带一自”模式,即园区带动、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大户带动和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建立完善以特色种养业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为主的产业扶贫体系,逐步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

  针对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351”兜底保障制度,继而又完善建立“180”补充医疗保障政策,大幅减轻了贫困群众就医负担。

  “要是没有国家的好政策,俺这病可是看不起。”56岁的贫困户钱白姑说。她是枞阳县欧山镇欧山村人,今年4月查出得了帕金森氏病,在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治疗,医药费花了262184.17元。钱白姑的家人介绍,政府一共给报销了252184.17元,包括新农合、大病保险支付、民政救助、政府兜底等,个人只花了1万元。

  产业扶贫,形成可持续脱贫机制

  截至今年6月底,安徽省2017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3.6亿元,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33.3万个,扶贫攻坚成果显著。

  “通过政府和农商银行的有效沟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广大贫困户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通过享受分红、提供劳力脱贫致富。”黄山市祁门县塔坊镇工作人员冉庆辉介绍,镇上共有贫困户281户、701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支持中草药种植、茶叶种植、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已有135户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

  塔坊镇是安徽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安徽省将产业就业扶贫作为最有效、最可持续的扶贫方式和主攻方向,实行产业扶贫全覆盖,切实增强“造血”能力。全省达到特色种养业扶贫专业村标准的贫困村有1621个,达到特色种养业发展标准的贫困户达30.7万户;编制333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扶贫规划;累计新建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64万个。

  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江洪介绍,未来,安徽省还将在防范返贫确保稳定脱贫上下功夫,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扶技、扶业“五位一体”,建立返贫预警制度,增加稳定收入,巩固脱贫成效,确保稳定脱贫。全面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不断培育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经济,形成可持续脱贫机制,进一步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21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