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条扬子鳄重返扬子江已在安徽等三省选定放归地
自2003年以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研究人员已对扬子鳄进行10次野化放归,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记者获悉,专家们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扬子鳄返回扬子江”计划,目前已在浙江、安徽、湖南各选择了一个放归地点。专家们希望能开展更大规模的放归行动,一次放归500条到1000条扬子鳄。
人工繁育扬子鳄达万余
今年60岁的王朝林已同扬子鳄打了近半辈子的交道。上世纪七十年代,安徽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开始筹建时,原本在宣城林业部门工作的他就被安排参与这项工作。“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成立了一个养殖场,现在人工繁育的扬子鳄已经有1万多只了。”说起这些年来扬子鳄的保护工作,已身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研员的王朝林如数家珍。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扬子鳄人工繁育已取得较大成就,有专家提出了野外放归的设想。当时,专家们在芜湖和宣城境内选择了三个地点进行考察,最终综合土壤、植被等因素,决定在郎溪县高井庙林场建立放归区。
2002年,高井庙林场的扬子鳄野外放归区开始建设。“开始先挖水塘,培育扬子鳄的生活环境。”王朝林说,扬子鳄的栖息地一定要有水,挖的水塘里要有岛屿,附近还要有让它们活动的陆地。水塘挖好后要培育芦苇、水草、小竹子等水生和陆生植物。之后要在水塘里放田螺、河蚌以及各种鱼类,为扬子鳄的生存培育食物链。
这些年来,高井庙林场的扬子鳄野外放归区已经有39口水塘,建设还在继续。十次放归了66条扬子鳄
最早的一次野外放归并不是在高井庙林场。2003年,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宣州区周王镇红星水库放归了3条扬子鳄。“那里本来就有野生扬子鳄,适合扬子鳄生存,放归前不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的培育。”在王朝林看来,第一次放归扬子鳄的成功,给今后在高井庙的放归行动提供指导。
2006年,郎溪县高井庙林场的扬子鳄野外放归区迎来了第一批扬子鳄,共6条,其中2只雄鳄,4只雌鳄,都在7岁至9岁,身体健康。2006年至今,高井庙林场每年都会放归扬子鳄。加上第一批放归的,共计66条。
经过这些年的观察和研究,放归的人工繁育扬子鳄已经逐步适应了野外环境。“最重要的是捕食、打洞、产卵,会吃就不会饿死,会打洞才能过好冬,会产卵才能繁殖。”王朝林说,扬子鳄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有的可能会外逃,但死亡的案例很少,至今只发现了两具放归扬子鳄的尸体。同时,2013年的调查还发现了十几条幼鳄,说明野外放归的扬子鳄已开始繁衍。
扬子鳄将重返“母亲河”
王朝林告诉记者,经过十次放归,扬子鳄野外放归工作在技术上已比较成熟,“我们现在希望能够开展更大规模的放归行动,一次放归500条到1000条。”
2010年以来,王朝林和几位专家一直在为“扬子鳄返回扬子江”的计划展开调查。他们首先对长江流域的50个湿地保护区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水面、植被等情况,同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接受扬子鳄放归。最终,专家们选择了10个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我们花十几天的时间跑了很多地方,光汽油费都花了8000多块。”王朝林说,他们最终在浙江、安徽、湖南各选择了一个地点,这些保护区占地十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是高井庙放归区的几十倍上百倍大,如果进行人工生态修复,能够进行扬子鳄大规模野外放归。但王朝林也承认,这一计划实行起来难度很大。“规模大了投入的资金就很大,拿这么多地来放归扬子鳄也有难度。”王朝林很希望这一计划能够实行,他认为这样大规模的放归,对扬子鳄野外种群的恢复壮大有很大帮助,“现在野生的扬子鳄仅有100多条,我们保护扬子鳄的终极目标就是希望这一物种能够永远自然地生存下去。”
对话扬子鳄研究专家吴孝兵
野化扬子鳄学会“坚强独立”
致力于扬子鳄保护研究二十多年,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孝兵已成了国际的知名专家,扬子鳄的野外放归工作正是在他的牵头下展开的。回顾扬子鳄的放归历程,吴孝兵如数家珍。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参与扬子鳄野外放归工作?
吴孝兵:我们学校对于扬子鳄保护的研究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了,我的老师陈壁辉可以说是扬子鳄研究的鼻祖,那时候安徽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还没有成立。
我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在更多更新的领域进行研究。人工繁育取得好成绩后,我们就想到了野外放归,这项工作是我们学校和管理局合作搞的,2006年高井庙第一次放归的时候,我就亲手放了扬子鳄。
记者:在野外放归扬子鳄之前,您和您的同事做了哪些工作?
吴孝兵:我们主要是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科学研究。比方说选址啊,怎么建造放归区生态环境啊。另外在扬子鳄放归前我们要给它们做DNA检查,要选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防止雌鳄和雄鳄有近亲关系。
在扬子鳄不做DNA检查之前,繁育的扬子鳄畸形率稍微变高了,我们注意不能让他们近亲“结婚”后这个情况要好些。
记者:放归之后,你们要怎么搜集这些扬子鳄的生存数据?
吴孝兵:其实2003年第一次在红星水库放归的3条扬子鳄的时候,它们身上就已经被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器。我们手上有个接收器能通过无线电确定扬子鳄的位置。这些年我们几乎每年都派人在放归区跟踪扬子鳄。
记者:那些扬子鳄现在是不是已经很“野”了?
吴孝兵:这些年通过无线电发射器跟踪观察,我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扬子鳄放归后的生活习性。原来在繁殖中心人工喂养的时候它们是“饭来张口”,被赶到野外之后它们也慢慢独立了。
现在看来,放归的扬子鳄大部分能很快适应野外生活,会打洞、知道抓鱼吃、也晓得做窝产卵了。
记者:野外放归扬子鳄的目标是什么?
吴孝兵:我们还是希望能继续扩大在高井庙扬子鳄野生种群的规模,目标是让高井庙那边有150到300条野生扬子鳄,现在还不到1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