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美好乡村建设主要成效及问题
自2012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要求,大力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对照目标要求,目前美好乡村建设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引起关注。
一、主要成效
截止2014年,全省有行政村14625个,户籍户数1372.7万户,户籍人口5013.1万人,常住人口4669.6万人,从业人员2812.7万人。近年来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有:
1.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到2014年底,在全省行政村中,通公共交通的村有0.9万个,占58.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通宽带网的村有1.4万个,占93.9%,提高1.8个百分点;通有线电视的村有1.1万个,占75.9%,提高1.9个百分点;饮用水经过净化处理的村有0.7万个,占48.8%,提高1.6个百分点;完成改厕的村有0.4万个,占28.2%,与上年持平;垃圾集中处理的村有0.8万个,占53.2%,提高2.6个百分点;有生活污水管道的村有0.2万个,占12.4%,提高0.3个百分点。
2.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一是承包耕地流转加快。2014年,全省行政村共流转承包耕地2027.6万亩,比上年增长16.7%;流转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34.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二是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达208.6万亩,比上年增长12.9%。三是农村种养大户快速涌现。2014年,全省种植大户达7.7万户,比上年增长16.5%;畜禽养殖大户6.3万户,比上年增长3.9%。
3.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到2014年,在全省行政村中,有村卫生室1.5万个,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4.3万人,均与2012年持平;有图书室、文化站1.6万个,比2012年增加0.14万个;有体育健身场所1.4万个,比2012年增加0.88万个;50平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8万个,比2012年增加0.78万个;有幼儿园、托儿所1万个,比2012年增加0.14万个。
4.农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稳步提高。2014年,在行政村农户中,拥有彩电的有1215.7万户,占88.6%,比2012年年提高0.3个百分点;拥有电话的有1034.4万户,占75.4%,提高0.5个百分点;拥有电脑的有236.6万户,占17.2%,提高2.9个百分点。在行政村户籍总人口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592.8万人,占92.1%,比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62.7万人,占54.8%,提高1.5个百分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4.5万人,占6.3%,提高1.6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仍较低。到2014年,全省仍有6073个行政村不通公共交通。村内主要道路中,以水泥和柏油路为主的村有1.2万个,以沙石路面为主的村有2009个。
2.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仍较差。到2014年,全省仍有115个行政村没有灌溉水源,3422个行政村没有有线电视。近半数的行政村饮用水没有经过集中净化处理,垃圾没有集中处理。71.5%的行政村未完成改厕,87.6%的行政村没有生活污水管道,九成行政村污水没有集中处理。群众形象地比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
3.基本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仍滞后。到2014年,全省行政村中,仍有330个村没有卫生室,379个村没有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216个村没有图书室、文化站,4681个村没有体育健身场所,1959个村没有50平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368个村没有幼儿园、托儿所。7.9%的农民未参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5.2%的农民未参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三、几点建议
1.提升规划建设水平,要针对我省区域差异大的现状加强分类指导,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实效性,确保规划符合当地实际和农民意愿。
2.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扩大美好乡村建设覆盖范围,要更加注重“面”上普惠发展和均衡推进,不断扩大受益面。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拓展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美好乡村建设。
4.进一步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要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长效管护机制,克服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努力实现美好乡村长治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