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推广标准化小粮仓

17.11.2014  11:28

  减少农户存粮损失,首先要变革农户储粮方式,实现科学储粮。2011年,国家发改委与国家粮食局联合发布《“十二五”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为全国26个省(区、市)符合条件的800万农户建设各类标准化储粮装具。

    省粮食局仓储处副调研员白侠峰告诉记者,我省自2009年开始纳入国家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选择配置的标准化小粮仓为示范性小型钢板筒仓,高1.46米、直径1.16米,可储小麦1200公斤或稻谷1000公斤。

    “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由农户自愿申请,中央投资补助、地方配套资金补助和农户自筹共同出资。其中,中央投资占30%左右,省级配套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其余40%左右由农户自筹资金解决。 ”白侠峰表示,近几年,我省招投标配置的标准化小粮仓单个价格大约300元,政府补助约180元,农民自付120元。

    那么,农户如何才能获得标准化小粮仓?记者了解到,专项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县,并兼顾有需求的销区县。项目原则上集中成片安排,一般每村安排数量不少于100户,参与项目的农户常年储粮数量应在1000公斤以上。各地可根据农户需求情况,通过村汇总,上报乡镇,再上报县级粮食部门,根据需求安排计划。参加项目的农户须承诺所购储粮仓不得转让或者变卖。

    据统计,自试点以来,我省已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覆盖全省16个市86个县(市、区)中的2409个村,直接惠及农户38.8216万户(即1户1个储粮仓,共发放38.8216万套)。采访中,不少农户向记者反映,自从家里有了标准化小粮仓以后,储粮损失明显减小,也大大改善了家里的卫生条件。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由于各地农户储粮习惯和方式具有较大差异,储粮专项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定困难。如标准化小粮仓农户还需自筹40%,一些地方筹措难度就较大。绩溪县家朋乡一农户对记者说,当地主要发展土猪肉、山核桃等特产,农户种粮规模较小,如果要自己掏钱购买小粮仓兴趣不大。此外,目前推广的主要是针对一家一户的小粮仓,仓容较小,对于种粮大户来说,则不能满足需求。

    “标准化小粮仓的目标是达到每户一套,但按照现在每年8至10万套的速度来算,要让全省农户配齐小粮仓至少要数十年。 ”白侠峰说,为此,业内人士呼吁将标准化小粮仓尽快纳入省民生工程实施,由财政全额负担,尽快达到全覆盖。同时呼吁国家加大对种粮大户等扶持力度,鼓励他们提高储粮科学技术水平,减少产后损失。

责任编辑: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