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志愿者走进《千字文》故乡 寻根千年文脉

13.07.2017  11:45

    安徽新闻网(www.ahnews.org)讯:《千字文》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中一部非常重要的教材,数百年来,它与《三字经》、《百家姓》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7月2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千文养正”蒙学调研团队慕名前往《千字文》的故乡——安徽省当涂县,寻访中国千字文书院(总院),传承绵延千年的书香文脉。

   全国首家千字文书院落户小城当涂

  千字文书院坐落于当涂县太白公园一隅,周围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据介绍,该书院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言恭达先生倡导成立,自2015年创办至今,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书院已经运营得有声有色,其分院在北京、遵义、扬州等地相继落成。院内的墙壁上满满当当地悬挂着各式字体的《千字文》书法作品,室内中央整齐地摆放着排排书桌,桌上铺着的毡子印满了斑斑墨痕。

全国首家千字文书院在安徽当涂落成

  “这是全国第一家以研究《千字文》为中心的书院。”据书院院长、中国千字文碑帖陈列馆馆长、当涂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冯金城介绍,千字文书院旨在研究、传承《千字文》这一经典著作,希望推动传统蒙学走进千家万户,借助《千字文》推广国学精粹。

  安徽当涂是《千字文》诞生的故乡,丰厚的文化土壤养育了代代文人墨客。置身于浓郁墨香之中,冯院长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千字文》及其作者周兴嗣的来历,而周兴嗣正是南朝齐梁时姑孰(今安徽当涂)的才子。“《千字文》是周兴嗣一夜之间用不相重复的一千个字,以四字韵语联缀成文,语言古雅,文采斐然。其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仅仅是引用的经史典籍就超过了600部,宇宙、自然、社会、历史均有所涉及。”提到此处,冯院长不由连连称奇,“即便是汉字简化后,原文中也只有六字的字形重复。作者如此深厚的驾驭文字的功力,实属难得!”

   启蒙教育的一座里程碑

  《千字文》的编纂标志着中国第一部启蒙教材的诞生,象征我国的启蒙教育由先前的“诗文读断句”向幼童世界观的初步塑造迈进。即使历经一千五百余年的考验,它始终盛行不衰。当队员提及《千字文》与《三字经》等其它蒙学读物的比较时,冯金城院长指出,《三字经》、《弟子规》是从道德和制度的角度约束行为的,《百家姓》属于工具书,而《千字文》则是对自然、社会、文化的高度提炼与概括,具有丰富的可阐释性,对后朝知识分子的培养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冯金城院长向队员们介绍有关《千字文》的背景来历

  除此之外,《千字文》还具有极高的书法研究价值。隋唐以后,凡著名书法家均有不同书体的《千字文》作品传世。由于陈列场区正在建设,许多珍贵的《千字文》书法瑰宝尚未与队员们见面。据介绍,书院还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合作,开设并常年承办全国书法创作高级研修班,目前反响热烈,呼声日涨。对此,冯金城院长坦言,“尽管近年来国内研究蒙学的风气甚浓,但关注《千字文》的甚少,而且多数研究者依然停留在对其书法艺术的研究上。”他强调,有关《千字文》的学术研究,不论是思想意义还是书法价值,都不能厚此薄彼。

   传承国粹还需新一代的接力

  “梁武帝下诏周兴嗣编写《千字文》作为教材,这体现了先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教育得从娃娃抓起。”冯院长表示,国粹的传承亦是如此。数年前,他曾亲自书写《千字文隶书字帖》并耗资20余万印刷,免费发放给马鞍山市中小学生。千字文书院开办后,这里固定开设国学千字文讲堂和书法实践课程,还在当涂等地开展“书法实践进校园”活动,即每学期在各学校选择一至两所学校设立走读课堂,开设书法实践课,从三年级开始,对每个学生进行书法实践和书法教育。

千字文书院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字体的《千字文》书法作品

  “《千字文》是历史馈赠给我们这座城市的巨大精神财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我们有必要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的核心价值沁入我们每个学生的心田。”冯院长感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千字文》成为马鞍山的文化名片,更希望新一代的孩子们人人都能读懂《千字文》,个个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

  “传统国粹是国家和民族内在的精神血脉,作为中文系的大学生,我们更有责任将保护优秀文化落到实处。”队长杨安然在札记里如是写道,“传承千年文脉,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