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府出台意见 力求根治城市因雨内涝问题
时值汛期,强降雨极易引发城市内涝。近日,省政府出台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力求根治城市暴雨积水问题——
入夏以来,我省部分地区受到大雨甚至暴雨袭击,一些城区或部分路段发生内涝,给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年年都能在城里“看海”,城市内涝难题该如何破解?
开展排水设施普查,将城市内涝隐患降到最低
6月17日,合肥市庐阳区蒙城路与五河路交口,工人们正在进行雨水管道改造。 “原路面雨水口设置较少,雨天时地表径流大,无法及时收水,易造成区域内涝积水。 ”合肥市排水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本次工程增设2组雨水口、计划新建雨水管道246米,以提升路面收水能力,解决雨天时该区域内涝积水问题。去年合肥常出问题的9个老内涝点,目前大部分整改完毕。
“雨水通过地下管网进入明渠,再流经泵站排江。要想做到排涝顺畅、安全度汛,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芜湖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早在去年汛期结束时,该市就开始对所有泵站进行维修保养,今年4月底前已完成对所有泵站的检查调试,保证所有泵站能正常运行。 “入汛前,我们对所有道路管网的清疏养护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在建工地向周围市政下水管网偷排泥浆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对此,我们严令在建工地进行了清淤处理。 ”
排水管网“三分靠建,七分靠养”。在汛期到来前,针对内涝隐患点主要表现在管网、窨井等排水设施淤积,明沟、明渠占压、淤塞等情况,各地未雨绸缪积极提前做好相关整改工作。近日,省政府印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其中强调今年底前开展城市排水设施普查,做好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着力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目前,各地正组织人员集中力量,对管辖范围内排水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改,将城市内涝隐患降到最低。
应急预案的实施,让各地市民出行有了更多安全保障。合肥明确,一旦遇到夏季急暴雨,将进一步加强下凹式立交桥、地下通道、重点内涝路段专人定点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确保人员、物资、设备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到岗到位。有专家建议,应急排涝不一定都要采用工程措施,容易被忽略的警示措施同样重要。 “立交桥底下积水一旦超过30厘米,就会淹没汽车排气管。极端天气发生时,相关地方应划警示线,提示司机提前改道,避免酿成大祸。 ”
改造升级城市管网,提高地面道路透水性
年年内涝年年修,仍没有阻挡内涝的再次发生。 4月11日夜到12日凌晨,一场春雨降临合肥,省城岳西新村、包河工业园、方兴大道等一些饱受内涝之苦的“老地方”,还是出现了厂区、居民家中被淹、下穿桥下车辆被水浸泡等情况。“下水道修了多次,但一下大雨还是排不掉。 ”岳西新村住户汪女士说。在其他各市,一遇暴雨,城区内涝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鲜亮的城区、道路瞬间变成水城、水路,暴露了一些区域或道路在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滞后。 ”安徽建筑大学教授姜长征认为,从全国看,过去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市建设理念,导致多数城市对管网投资就低不就高,采用标准下限,排水系统主要针对一年一遇的降雨强度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立交桥的兴建,汇水区变大,汇水量突增,导致雨水管道的实际承载能力下降,内涝频发就不足为怪了。据了解,目前,国家已提高了城镇内涝防治设计标准,城市中心城区为3至5年一遇。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一些区域或路段的管网标准即使得到了提高,也会出现一时的积水和内涝现象。市政业内人士表示,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需要提升,但并非越高越好。标准过低,无法保障顺利排涝;但标准太高,养护费用高,绝大多数时候用不着,也是一种浪费。 “应有步骤地进行城市管网的改造和升级,提高排水能力。极端降雨天气发生时,各地可借助泵站加大排水能力,或让雨水走河道等其他排涝通道来排水。 ”
“内涝防治应该是个系统工程,不能仅靠雨水管网,要注意对城市水系统的综合研究。 ”姜长征说,源头控制不可忽视,可以减少进入排水管网的径流。城市建设初期,一场雨可能只有30%的雨水形成径流,剩下的都通过植被、土壤涵养了。如今,城市铺设了大量硬质路面,七八成降水都汇成径流了。 “减轻排水压力,就要在土地开发建设的时候注重规划,提高地面道路、广场的透水性。 ”
多管齐下加强协作,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面对往年时有发生的内涝现象,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备”才能“无患”。省政府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当前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的六项重点任务,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省里要求开展城市排水设施普查,摸清家底,这就相当于给城市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以便定期复查。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调研员张敬玉说,根据计划,各地要在今年底前完成城市行洪河道、排水设施、受纳水体等普查和积水易涝点排查工作,建立城市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准确掌握城市排水系统运行状况。
“我省实施意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坚持先地下、后地上,优先加强排水防涝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优化市民生产生活环境。 ”张敬玉说,我省明确,在全面普查、摸清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气象、水文条件,编制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采取工程建设和生态修复等措施,提高排水防涝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 “今年底前完成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再统一规划建设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尽快升级完善,力求根治这个问题。 ”
部门间应对城市内涝的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今年1月,省气象局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下发加强城市内涝预报预警与防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防灾减灾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在针对暴雨内涝预报预警方面,省气象部门将利用气象雷达等各种技术手段,针对不同降雨等级开展高时效、精确性的城市暴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结合数字城管和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排水、内涝等实时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市民出行和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