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剧的精神就是与时俱进”
4月28日、29日,由省徽京剧院带来的新编徽剧《徽班进京》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戏中徽剧艺人的艰辛坎坷令观看演出的观众十分动容,掌声与泪声交织。225年前,徽班艺人在博采众长,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特点之后,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京剧艺术;225年后,平时唱黄梅戏、京剧的的演员放弃以往擅长的剧种,联袂在台上演出徽剧。隔着时空的重重阻隔,徽剧自身的包容、借鉴、创新的特质再次展现出来,也让几位主创在受访时不约而同地说出:徽剧的精神就是与时俱进。
生存艰难 戏中人为戏搏命
最近两天,《徽班进京》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当年,徽班艺人在北京城创立了京剧艺术;现在,新的“徽班”再次在北京城唱响徽剧,冥冥之中似有巧合。演出开始前,舞台中央悬挂着一副巨大的锦旗,上书“中国徽戏大班”几个大字,随着灯光亮起,演员登场,一出徽班传奇在这个殿堂级的舞台上浓墨重彩登场。
与以往戏曲演出不同的是,《徽班进京》采用了戏中戏、台中台的舞台设计,在演出中经常出现两个时空、场景交叠在一块的场景。该剧导演徐勤纳表示,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情节的连贯,也是为了展现徽剧的魅力。在他看来,这部戏除了舞台形式跟其它戏不同,关注点也是独树一帜:这不是一部写英雄的戏,而是展现生活在最底层的戏子的艰难困苦。戏中的肖叫天遭遇了老婆逃婚,从前以为赚钱了、做了角儿了,就能光耀门楣,却遭遇了这样的重创,但为了这个剧种的生存,他仍然尽全力以命博戏,这是属于小人物的悲壮感,也是属于徽剧剧种的悲壮感。当舞台上的肖叫天在狱中感慨身世低贱时,坐在记者旁边的几位女性观众忍不住掏出了纸巾拭泪。
发展创新 徽剧生命力顽强
严格意义上来说,《徽班进京》并非百分之百地还原事实,在人物来源上,导演徐勤纳就称肖叫天是“程长庚的内在+杨小楼的外在”,同时他也坦陈:这部戏更多的是从艺术出发,做出的演绎方式的尝试。他还举例道:按照历史来写的《三国志》,就没有写成小说的《三国演义》更受读者喜爱。他还认为:徽班进京的精神就是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发展戏剧,而不是固步自封,不是守旧。
该剧的几位演员与徐勤纳的看法不谋而合。因唱黄梅戏为戏迷熟知的黄新德这次唱起了徽剧,他说:“这次不管大家平时是唱什么戏的,大家都是来唱徽剧的。当年严凤英、王少舫这些大师也都会唱很多不同剧种,京剧演员也会学评弹、相声,这很符合借鉴、创新的徽班精神,徽剧就是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唱腔才最终形成了京剧。”而在戏中饰演大师兄的李军也表示,自己是京剧演员,这次来演出就是学习先贤,也了解了京剧是怎么来的。京剧独特的表演风格,跟徽剧艺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吸收了很多唱腔的特点,才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