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参加第七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研讨会
11月11-12日,由安徽省教育厅、德国下萨克森州科学与文化部主办,合肥学院、黄山学院承办的第七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大会在合肥学院举行。来自德国和国内近百所高校、企业代表400余人参与了此次研讨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教育厅厅长程艺、副厅长李和平和高教处处长储常连等参加会议。我校督导员刘朝臣、教务处处长郭亮、副处长夏显明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张大良作了特邀报告,他指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是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是必然要求,不断扩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张大良还从如何“强化自身特色,构建优秀学科专业体系”、如何“ 创新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协同育人”、如何“突出应用,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何“扩大开放,积极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经验做法”四点出发阐述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看法。张大良在报告中指出安徽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值得推广。
程艺厅长在大会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必须适应规模巨大的青年群体自身发展的需求,高等学校必须克服同质化的发展模式,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为青年插上实现梦想的翅膀。程艺指出,全社会都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其本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高校必须走向社会,了解社会需求,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获得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反馈,优化和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导向。程艺认为,应用型大学必须大力改革创新,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关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的组织好大学生的实践和实训,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同时,要培养一支既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又具有产学研合作能力;既要有专职的也要有企业行业兼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应用型教师队伍。同时还应加大实验装备的投入和学生实践经费的投入,用以保证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程艺指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大部分高校要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日益增长的需求,单靠自身资源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必须要加强合作交流,建立战略联盟,创新合作模式,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资源共享平台。
李和平在闭幕式上指出。谈及感受,他认为此次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在内容和交流方式上实现了“实”和“新”,对应用型高等教育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并充分肯定了中国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推动作用。同时李和平也分享了本届论坛给他带来的五点体会:加深了自身对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理解;更加坚定了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明晰了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战略基点、战略重点、关键环节;更加坚定“开放合作、竞争发展”的发展方针;同时也让他更加关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变革的深刻变化。他希望联盟高校能以此次长三角联盟为契机,加强长三角地区应用型高校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整体优势,彰显各自特色,培养更多更优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安徽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储常连闭幕式上,以“四个坚持、四个转变、四个提升”表达自身体会,强调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坚持学术性与应用性的内在统一、坚持地方性,与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个性化与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开放与合作的发展路径;高校向应用型的转变中要注重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机制、教学行为、评价机制的转变;在坚持和转变的基础上更要实现应用型高校办学综合实力的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高校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与支撑能力的提升、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第七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的主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本届研讨会开展了33场各类主题报告,中外高校、企业代表就“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多元化”、“创新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协同育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特色”、“如何克服同质化发展模式” “高等教育的实践导向性”、“应用科学大学科研”、“德国双元制教育与双元高等教育”等多个主题进行了研讨。郭亮代表我校做了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分场报告,并就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分类指导、核心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场所建设、实践学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和与会中外专家进行了良好地沟通与交流。本届研讨会的报告汇聚了应用型高等教育思维与观点的精华,是一次中德专家学者观点的大碰撞,是一次应用型高等教育信息的大融合,必将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升华。
刘朝臣参加了“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大会预备会。会议讨论了《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章程》,签署了《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合作协议》。根据《章程》,成立了“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单位。联盟的成立将实现联盟高校之间共建共享,互惠互赢,地域和空间优势互补,共同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长三角地区人才培养质量,为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研讨会”已成为中德两国应用型高校间共同对话、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为双方共同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我校积极参与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研讨,有利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开拓我校国际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我校曾经承办第五届中德论坛。
(责编: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