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有信心3至5年解决择校乱收费

16.05.2014  17: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开栏的话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们要经过5年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做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从今天起,开辟《省部长访谈录》专栏,用高端访谈的形式,突出报道各行业、各地方“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重要经验,展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思路、重点。

  “十一五”

  ●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十一五”期间,有这样一天令世人难忘——2008年9月1日,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6亿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意味着中国全面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

  “从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到更大程度的教育公平,这五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每一步都力度空前,影响深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2010年,新世纪第二个五年行将落幕,中国教育步履坚定,都留下了怎样的足迹?本报记者8日采访了袁贵仁。

  “这五年,我国教育事业成就显著、极不平凡、十分关键”

  记者: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十一五”在您40多年教育生涯中,您会给出怎样的评价?

  袁贵仁:“十一五”这五年,是我国教育事业成就显著、极不平凡、十分关键的五年。“十一五”提出的主要指标已提前实现。如中职教育年招生规模扩大到800万人,这一目标已于2007年突破,2009年达868万人。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五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四个标志性成果:

  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2008年,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惠及了全国1.6亿学生。2009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2年达到15%,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2005年为21%。2009年为24.2%,在学总规模达2979万人,位居世界第一。

  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中职在校生近2200万、高职在校生1280万,分别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

  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建立健全了国家教育资助体系,义务教育全部免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建立奖助学金制度。今年秋季入学又采取4大举措:普通高中纳入资助体系,高等教育提高补助标准,中等职业教育扩大范围,学前教育提出要求,从而覆盖了各级各类教育,确保了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入学或辍学。

  这些亮点集中到一起,就是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转变。

  记者: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提出免费义务教育,为什么在“十一五”期间才真正实现?这是通过什么样的努力才实现的?

  袁贵仁:实现免费义务教育是中华民族长期不懈的追求。1986年《义务教育法》首次明确规定实行9年义务教育制度后,逐步免除义务教育学费。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加快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步伐。

  2006年,“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写进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通过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国家对率先实施改革的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2007年,“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惠民政策,推广到全国农村。2008年春,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6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进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试点。2008年秋,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用“三年四大步”的规划,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需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目标。

  “改革与发展是教育事业的长久主题”

  记者:这五年,大事不断,考验不断。对于教育来说,这个不平凡的五年,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袁贵仁:近五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但相比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教育投入仍然不足,城乡、区域间教育差距明显。大部分地区“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但是“上好学”问题依然突出,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尽合理。

  记者:改革与发展是教育事业的永恒主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过去五年在这些方面做了哪些改革,取得了哪些进展?

  袁贵仁:近年来,国家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推动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以加快发展促公平。通过扩大教育资源,为更多的人提供受教育机会。“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05年的41%提高到2009年的5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05年的52%提高到2009年的7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5年的21%提高到2009年的24.2%。

  以资源配置促公平。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共招聘18万特岗教师,覆盖900多个县,约1.8万所农村学校。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高校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促进地区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2008年开始实施“高校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专门用于扩大中西部地区考生入学机会,2010年规模已扩大到12万。

  以完善资助促公平。坚持教育资源向困难群体倾斜,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国家资助制度覆盖面更广、比例更大、标准更高,有效确保了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上学或辍学。

  以规范管理促公平。大力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加强教育收费管理,建立了教育收费听证、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

  教育体制改革进入啃“硬骨头”阶段

  记者:择校、减负、高考改革……社会各界非常关注教育改革,有批评、有建议,更有期盼。最近,社会各界就在热议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高考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您怎么看这些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袁贵仁:这次出台的治理择校乱收费的措施既有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完善招生入学政策等治标措施,也有加快薄弱学校建设、合理配置师资力量等治本之策。措施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套组合拳。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解决择校乱收费问题。

  对于高考改革,我们必须积极稳妥推进。高考具有导向功能,改革高考制度不是不要高考,关键是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高考命题也要改革,考试形式也可以进行社会化探索,关键是如何考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仍然必须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教育体制改革进入了啃“硬骨头”阶段,我们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记者:未来五年我国教育事业将会实现怎样的发展?

  袁贵仁:未来五年,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奠定基础、至关重要的五年。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将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两大重点,把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作为两大保障。具体包括:

  一要促进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学前一年、两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85%、70%、6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3年。

  二要深化改革,进一步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注重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三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并稳步增长。

  四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前教育要以扩大资源为重点,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义务教育以推进均衡发展为突破口,有效缓解“择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老大难问题。职业教育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关键,有效解决实习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毕业生就业创业等问题。高等教育要以质量为核心,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走有特色、高水平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林露)
 

(责任编辑:admin)